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蜀送许中庸归秦赴举

标题包含
西蜀送许中庸归秦赴举
春色华阳国,秦人此别离。 驿楼横水影,乡路入花枝。 日暖莺飞好,山晴马去迟。 劒门当石隘,栈阁入云危。 独鹤心千里,贫交酒一巵。 桂条攀偃蹇,兰叶藉参差。 旅梦惊蝴蝶,残芳怨子规。 碧霄今夜月,惆怅上峨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阳光照耀华山,秦地的人们在此分离。 驿站边的河水映射出楼房的倒影,乡村的道路穿越繁花枝头。 阳光温暖,黄莺飞舞,青山雨后,马蹄缓慢。 剑门关处石径狭窄,栈道上空楼阁如接云端。 独自一人心驰千里之外,与贫穷的朋友共享一杯美酒。 倚靠着桂树枝丫,绿意盎然,兰花叶子相互依托,错落有致。 梦中惊醒,犹如蝴蝶翩翩起舞,凋谢的花朵令人哀伤,如同杜鹃啼血。 明亮的夜空下,月亮高悬在碧蓝的天空中,满怀惆怅之情登上峨眉山巅。
去完善
释义
1. 华阳:古代蜀地之名,即今四川一带。 2. 秦人:指秦国或秦地的百姓,这里代指许中庸。 3. 驿楼:古代供官员、信使休息的驿站。 4. 劔门:又称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是古代由秦入蜀的重要关隘。 5. 栈阁:栈道上的楼阁,指栈道附近的高楼。 6. 鹤心:指远大的志向。 7. 贫交:贫穷时的朋友。 8. 酒一巵:饮一杯酒,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9. 桂条:桂树的枝条。 10. 兰叶:兰花的叶子。 11. 旅梦:离别的思绪。 12. 碧霄:蓝天。 13. 峨嵋:峨眉山的省称,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四川送别友人回陕西的情景,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首联“春色华阳国,秦人此别离”写春天的景色和华阳地区,以告别故土为主题,突出离别的主题;颔联“驿楼横水影,乡路入花枝”通过驿站、河流和路边的鲜花这些具体景物表现出旅程的实景;颈联“日暖莺飞好,山晴马去迟”描述天气晴朗,黄莺在明媚的阳光下欢快地飞翔,而山间风景秀美,马儿在山间行走显得悠哉游哉;尾联“碧霄今夜月,惆怅上峨嵋”则表达诗人因离别而感到的忧伤与惆怅之情。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诗人与友人告别的情景,情感真挚,哀而不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西蜀送许中庸归秦赴举》出自唐代诗人陈羽之手。诗歌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是唐朝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盛世。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选拔了大量的人才进入政治体系。陈羽的这首诗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的作者陈羽,是唐代的一位文人骚客,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然而在那个时代,诗人并不能单纯依靠创作维持生计,他们往往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谋生。陈羽也不例外,他的一生奔波劳碌,渴望建功立业,但命运多舛,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陈羽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唐朝正处于天宝年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然而在这个时期,唐朝也开始出现一些矛盾和危机,如军事防御体系的削弱、边疆民族矛盾的激化等。这些因素对陈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陈羽在这首诗中以许中庸为主角,通过描述他在西蜀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登高”、“一望秦川路”等词句,既表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也透露了陈羽对国家和个人前途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