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松滋东禅院
百花深处小危楼,千步苍苔到叶舟。
一夜楚江寒食雨,离人白尽未归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繁花深处的精致小楼,千级台阶铺满青苔通往叶舟。
夜晚降临楚江,寒食节雨水纷飞,离别的人儿发白还未归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松滋: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松滋市一带。
2. 东禅院:位于松滋的一处寺庙。
3. 小危楼:指高而窄的楼房,形容楼阁小巧玲珑。
4. 千步:指距离远。
5. 苍苔:青苔,地衣类植物。
6. 叶舟:轻舟,小船。
7. 楚江:长江流经湖北的一段,因古时为楚国地域,故称楚江。
8. 寒食雨:清明节前后的细雨。
9. 离人:指离别的人或亲友。
10. 白尽:头发变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松滋东禅院的景色以及诗人触景生情的心境。首句“百花深处小危楼”通过描述位于繁花深处的这座小高楼,展现出禅院所在之处的宁静与优美。第二句“千步苍苔到叶舟”则进一步描述了通往禅院的小径上,遍布青苔的痕迹。这两句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静谧而生机勃勃的禅院景象。
第三句“一夜楚江寒食雨”则以自然界的景象引发情感共鸣。诗人用“寒食雨”象征着别离之苦,并利用时间的推移强调这种痛苦的持续不断。这里“楚江”一词暗示着长江一带的地区,也与下一句中的“离人”相照应,表达出诗人的乡愁之情。
尾句“离人白尽未归头”是诗人情感的宣泄。离别之人还在苦苦思念,头发却已经花白。这句诗表现出离别之苦对诗人身心的摧残。整首诗在清幽的环境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松滋东禅院》是北宋诗人郑文宝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020年之间,即北宋初期。这一时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在郑文宝的一生中,他历任州郡官员,政绩显赫。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与作者有关的这段人生际遇中,他曾多次遭贬谪,历经坎坷。这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治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北宋初期,佛教盛行,禅宗尤为受到推崇。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出家为僧,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郑文宝在这首诗中所描述的松滋东禅院,正是这样一个禅宗寺庙。它位于长江边的松滋山,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了禅宗宁静致远的意境,表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追求和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