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食访僧

标题包含
寒食访僧
客舍愁经百五春,雨余溪寺绿无尘。 金花开处秋千鼓,粉颊谁家鬭草人。 水上碧桃流片段,梁间新燕语逡巡。 高僧不饮客携酒,来劝先朝放逐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寄寓客栈忧愁经过一百五十个春天,雨后溪水寺庙绿意盎然无尘垢。 金色的花朵盛开的地方传来打秋千的声音,面容娇嫩的女孩们正在玩斗草游戏。 水上的碧桃花瓣随波飘散,梁间的燕子喃喃细语不断徘徊。 高洁的僧人不会饮酒但客人带着美酒前来,一起来劝说前朝被放逐的大臣。
去完善
释义
1. 客舍:指旅馆或者寄宿的地方。 2. 愁经:带着忧愁度过。 3. 百五春:这是古代的一种说法,表示春天到了,这里的意思是又度过了一个春天。 4. 雨余:雨后。 5. 溪寺:小溪边的寺庙。 6. 金花:这里指的是金色的花朵,具体指什么花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7. 开处:开放的地方。 8. 秋千鼓:形容打秋千的声音。 9. 粉颊:粉嫩的脸颊,这里用来形容少女的容颜。 10. 鬭草人:指参加斗草游戏的人。 11. 水上:江面上。 12. 碧桃:绿色的桃花。 13. 流片段:形容桃花在水面上漂浮的样子。 14. 梁间:房梁之间。 15. 新燕:新生的小燕子。 16. 逡巡:形容燕子飞翔时犹豫不决的样子。 17. 高僧:此处指僧人。 18. 不饮:不喝酒。 19. 客携酒:客人带着酒前来。 20. 来劝:来劝说。 21. 先朝:之前的朝代。 22. 放逐臣:被贬谪的官员。
去完善
赏析
《寒食访僧》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节时拜访僧人的情景。诗人首先表达了在客居中度过百五春的忧愁,这里的“百五春”是代指清明节。接着,诗人描述了雨后溪边寺庙的清新景象,绿意盎然,一尘不染。然后,诗人用“金花开处秋千鼓,粉颊谁家鬭草人”描绘了清明节时的热闹景象,人们在户外荡秋千、斗草嬉戏。紧接着,诗人用“水上碧桃流片段,梁间新燕语逡巡”来形容春天自然的美丽与宁静。最后,诗人提到高僧并不饮酒,但客人却带来了酒,想要敬献给这位曾经的放逐之臣,即诗中的自己。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访僧》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诗人郑文宝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43年至971年之间,正值五代时期战乱纷争的社会背景下。在这段时间里,郑文宝辗转于南唐、吴越等国,曾任官职,并因其文学才能而受到重视。 在诗歌《寒食访僧》中,郑文宝以清明节为背景,描述了他在这一天探访寺庙的过程和所见所闻。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寺庙的宁静氛围,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美和宗教信仰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还借此表达了对于战争和动荡的忧虑,以及对于和平与宁静生活的渴望。 在五代十国这个特殊时期,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战争和动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无法逃避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文宝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一方面关注着国家大事,另一方面也注重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这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