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约
吟遶虚廊更向阑,绣窗灯影背栏干。
燕栖鶑宿无人语,一夜萧萧细雨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徘徊在空荡荡的长廊边,隔着窗帘,只见那灯火摇曳映照出窗户的影子。燕子与黄莺栖息在树枝上,静谧无声。整个夜晚,萧瑟的细雨带来了丝丝凉意。
去完善
释义
1. "吟遶虚廊":"吟"指低声念诗或文;"遶"意为围绕;"虚廊"是空荡荡的长廊。
2. "更向阑":"更"表示变换方向;"向阑"指转向栏杆处。
3. "绣窗":雕花或装饰精美的窗户。
4. "灯影":灯光映照的影子。
5. "背栏干":"背"表示远离;"栏干"指栏杆。
6. "燕栖": 燕子栖息。
7. "鶑宿":一种水鸟的栖息地。
8. "萧萧":形容风声、雨声等。
9. "细雨":细小的雨水。
去完善
赏析
首句“吟遶虚廊更向阑”中,作者通过“虚廊”与“向阑”两个意象表达出空间的空旷和时间的流转。诗人徘徊在空荡荡的走廊里,思绪不断蔓延。次句“绣窗灯影背栏干”则刻画了夜晚寂静的景象,灯光映照下的绣花窗户显得格外美丽,却也显得孤独,这与诗人的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
紧接着的“燕栖鸎宿无人语”,是诗人观察到的一对燕子和一对黄莺的安静栖息。这两种鸟象征着忠贞的爱情和家庭的和谐。然而,这样的场景并没有让诗人感到愉悦,反而产生了一种惆怅的心情。这是因为诗人借此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矛盾,即渴望美满的家庭生活却无法得到满足。
最后一句“一夜萧萧细雨寒”描绘了整夜的细雨连绵不断,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种寒冷的气氛正好衬托出了诗人心中的哀伤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爽约》是宋代诗人郑文宝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战争与和平共存的特殊时期。
郑文宝(953年-1012年),字仲贤,宋朝官员,文人。他的一生历经五代十国的动荡与北宋的兴起,他曾在南唐和北宋两朝为官。这首《爽约》是在他担任科举考试主考官时所作。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郑文宝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描绘出一幅生活中的普通人因故爽约的画面。通过这个日常小事,展现出了人们在现实中的无奈、遗憾和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