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同崔邠登鹳雀楼

标题包含
同崔邠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益(748年-829年),字君虞,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五言长城”。他的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益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李揆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自幼聪...查看更多
酷特
去完善

译文
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向西远眺,可以看到河边的百尺桅杆;水边的绿洲和白云笼罩下的树林共同呈现出一片苍茫的景象。汉代的乐声和鼓声仿佛仍在耳边回荡,而魏国的壮丽河山却已有一半沉浸在夕阳的光辉之中。时光荏苒,千年之事仿佛就在眼前,令人惋惜光阴似箭;忧愁来临时,感觉度日如年。此刻的风烟让人更加思念故乡,渴望回归;眺望远方的目光,即使是春天也不免感到忧伤。
酷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鹳雀楼:古代中国著名建筑之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因常有鹳雀在此栖息,故有此名。 2. 西百尺樯:指在鹳雀楼的西边,有一百尺高的船桅。 3. 汀洲:水中的平地或陆地。 4. 汉家:这里代指唐朝。 5. 魏国:这里代指三国时期的曹魏。 6. 事去千年犹恨速:表示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仍然让人遗憾。 7. 风烟:指风雨烟雾。
酷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登鹳雀楼为题材,展现出一幅苍茫而富于历史感的画面。首句“鹳雀楼西百尺樯”描绘出登高望远时所见到的景象,笔调开阔,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视野。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汉家箫鼓空流水”和“魏国山河半夕阳”的描述,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颔联中,“事去千年犹恨速”意味着时光荏苒,世事如梦,即使已经过去了上千年,仍然让人觉得时光过得太快;而“愁来一日即为长”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在忧愁的时刻,仿佛一天比一年还要漫长。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时间的相对性,令人深思。 尾联“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描绘了诗人心中风起云涌、思绪万千的画面,表达了他思念故乡之情以及看到祖国河山时的忧虑和哀伤。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登鹳雀楼为契机,揭示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感染。
酷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崔邠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创作于公元8世纪中叶。在唐玄宗时期,李益作为御史巡查地方,主要负责考察官员的道德和政绩。在此期间,他遇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崔邠,两人共同登上鹳雀楼,欣赏壮丽的山河景色,感慨万分,于是合作写下了这首古诗。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展迅速,唐诗成为文学艺术的瑰宝,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人都活跃在这个时代。而鹳雀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在此背景下,李益与崔邠登高望远,抒发豪情壮志,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
酷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