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坐阅书

标题包含
夜坐阅书
贾不至千万,仕不至万石。 时穷两不遂,衰鬓秋萧瑟。 平生用力处,文字派六籍。 胸中万斛泉,老不出涓滴。 丈夫处世间,志愿何时毕。 抱此无用物,价重连城璧。 蛟龙死泥沙,蟠屈留遗迹。 政使传后人,虚名复何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假设这是你收到的古诗文: 贾不至千万,仕不至万石。 时穷两不遂,衰鬓秋萧瑟。 平生用力处,文字派六籍。 胸中万斛泉,老不出涓滴。 丈夫处世间,志愿何时毕。 抱此无用物,价重连城璧。 蛟龙死泥沙,蟠屈留遗迹。 政使传后人,虚名复何益。 我将为您将其译为优雅的现代白话文: 财富不及千万,官职不到万石。 时运不佳无法实现,白发苍苍倍感凄凉。 一生致力于学业,钻研文学经典。 胸怀万千智慧,却未能传承。 男人活在世上,志向何时能达成。 怀着这无用之物,价值如同连城之璧。 蛟龙困于泥沙之中,身躯蜷曲留下痕迹。 即使流传后世,虚名又有何用。
去完善
释义
1. 贾:通“价”,价格,价值。 2. 石:古代容量单位,一说相当于十斗,一说相当于二十斗。 3. 时穷:时运不济,指遭遇困境。 4. 衰鬓:花白的头发,形容年老。 5. 萧瑟:萧条冷落,形容环境冷清。 6. 六籍:即“六经”,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 7. 万斛泉:形容才思丰富,如同源源不断的泉水。 8. 涓滴:点滴,比喻微小的事物。 9. 丈夫:男人,有志气的人。 10. 志愿:志向,愿望。 11. 无用物:这里指文学才能。 12. 价重连城璧:形容物品珍贵,价值连城。 13. 蛟龙: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 14. 泥沙:泥沙俱下,比喻事物混杂在一起。 15. 蟠屈:曲折蜿蜒,形容蛟龙在泥沙中的状态。 16. 遗迹:过去的痕迹,指蛟龙死后留下的遗迹。 17. 政使: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条件。 18. 虚名:无实际内容的名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理想和现实困境的诗词。诗人在开篇即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财富和地位的追求未能实现,使得老年生活贫困潦倒,颇显萧瑟。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沮丧,而是转而关注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书籍和文字。他自认为在文学领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未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种怀才不遇之感溢于言表。 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和感悟:男子汉立于世间,抱负壮志无穷期。虽然心中怀有万千抱负,却只能困守于这无用的文字世界,虽有连城之璧的价值,却也无处施展。正如蛟龙困于泥沙之中,即使有所成就,终究不能流传后世,徒留虚名而已。 整首诗充满了感慨和无奈,既表达出诗人的不甘心和执着追求,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人才埋没和现实困境。同时也警示人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在价值,不要被外在的物质和社会地位所束缚,活出真实的自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阅书》是明朝诗人方一夔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朝初年,也就是公元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方一夔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使得他倍感沮丧,但同时也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投入。在这段时间里,他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明朝初期,社会动荡刚刚结束,国家正在经历由战乱到和平的过渡阶段。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们纷纷寻求自己的出路,有的投身于政治,有的则转向文学创作。方一夔就属于后者,他选择将自己的才华倾注于诗歌创作,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