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霁
一夜云峰卷迅雷,残红狼藉点苍苔。
鶑声岂解留春住,燕语虚劳唤梦回。
愁寂顿疑诗思减,衰残偏感岁华催。
柳溪鱼鸟应相识,乘兴无嫌日日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次雷电交加的夜晚,云层翻滚着翻涌。凋零的花瓣在青苔上显得凄美而凌乱。
黄莺的歌声虽然婉转,但并不能挽留春天的脚步;燕子不停地叫着,想要唤起人们对春天清醒的意识,却又难免徒劳。
忧愁和孤独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诗意,衰老的身体更加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我希望柳溪里的鱼鸟能认识我,这样我便可以毫无顾虑地每天都去那里畅游,寻找生命中的乐趣和意义。
去完善
释义
1. 晓霁:晓,天亮的时候;霁,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2. 卷迅雷:迅雷,比喻突然发生的大风暴或大雨。卷迅雷,形容风暴或大雨突然停止,天空放晴的景象。
3. 残红:指凋落的花瓣。
4. 狼藉:散乱的样子。
5. 点苍苔:苍苔,青苔。点苍苔,指花瓣散落在青苔上。
6. 鶑声:莺的叫声。
7. 留春住:留住春天的意思。
8. 燕语:燕子叫唤的声音。
9. 虚劳:徒劳无益。
10. 唤梦回:呼唤梦醒。
11. 愁寂:忧愁寂寞的心情。
12. 诗思:写诗的灵感。
13. 衰残:衰老、衰弱。
14. 岁华:时光,年华。
15. 柳溪:柳树成荫的小溪边。
16. 鱼鸟应相识:鱼鸟,泛指水边的动植物。应相识,应该已经认识。
17. 乘兴:趁兴,兴致高昂。
18. 无嫌:不嫌弃。
去完善
赏析
《晓霁》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雨后初晴的景象。首联以“一夜云峰卷迅雷”和“残红狼藉点苍苔”表现出春雨带来的变化,以及雨后苍苔上的落红;颔联则通过“鸎声岂解留春住”和“燕语虚劳唤梦回”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暗示时光飞逝;颈联以“愁寂顿疑诗思减”和“衰残偏感岁华催”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对时光的感慨;尾联则以“柳溪鱼鸟应相识”和“乘兴无嫌日日来”寄寓了诗人渴望亲近自然、感受美好时光的愿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霁》是北宋诗人姚孝锡的一首描绘清晨雨后天晴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也就是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文学艺术的繁荣。
诗人姚孝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充分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时代的变迁。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多种官职,既有政治抱负,也有丰富的文人雅趣。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个人特色。
《晓霁》这首诗通过描述清晨雨后天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的“晓霁”一词,既指雨后天晴的自然现象,也寓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