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庐陵刘国博会孟先辈
吁嗟天地何梦中,魈魌日夜嘘寒风。
万物元气销铄尽,文章千古无时穷。
先生驱文挟风雨,笔势不停心自语。
頖池水暖芹正香,物换星移时不鲁。
昔鲁东门已无人,况今门外车马尘。
飞尘著天黑如漆,灵光一点争嶙峋。
新进少年竞浮靡,粧点春妍学桃李。
贞元朝士已无多,不识伯淳堪愧死。
江空岁晚雪满天,钱塘风景经几年。
片言只字落人世,至今识者犹能传。
愧乏新诗送盘谷,恨别情多歌不足。
语言憔悴更可怜,故都写作断肠曲。
潸然老泪愁天津,铜驼巷陌荆棘深。
吴云江树黯无色,千里共此凄凉心。
昌黎博士头已白,籍湜当年门下客。
俱是乾坤无用人,一见新诗重相忆。
噫嘻斋前烟雨凄,横江老鹤今来归。
我欲附之翎翅短,此情寄与东风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感叹天地如梦中之境,鬼怪妖异日夜吐露寒风。
世间万物生机消散殆尽,文章流传千年永无止境。
先生挥毫驾驭风云,笔势连绵心意自诉。
泮池水温芹菜正香,岁月流转时光荏苒。
往昔东鲁门前已无人影,更何况今日门外尘土飞扬。
尘土飘起遮天如漆,仅有那一丝灵气傲立其中。
新兴青年争相追逐虚浮繁华,装点春日学习桃李花颜。
盛世贤才已经屈指可数,不知庐山真面目实在令人羞愧。
江水空空岁月已晚漫天飞雪,钱塘风光又过了几个年头。
只言片语散落人间,至今仍有人能够传唱。
遗憾没有新诗送给盘谷,离愁满怀歌声诉说不尽。
言语消瘦更令人哀怜,古都写作断肠之曲。
黯然泪下愁绪满京华,铜驼小巷荆棘丛生。
吴地的云彩和江边的树木黯然失色,千里之外共享这份凄苦之心。
昌黎博士头发已经花白,曾是籍湜门下的弟子。
我们皆是这天地间无用之人,一见到你的新诗便重新记起彼此。
唉,斋前的烟雨如此凄清,横江的老鹤如今归来。
我想依附它的翅膀却身短力薄,这情感寄托在春风中飞翔。
去完善
释义
1. 吁嗟:表示感叹的声音。
2. 魈魌:古代神话中的怪物,此处比喻险恶之人。
3. 元气:指人的精神、活力。
4. 销铄:消磨、消耗。
5. 时穷:时运困厄。
6. 驱文:驾驭文字。
7. 筆勢:写作的势头。
8. 心自语:内心独白。
9. 頖池:位于山东曲阜的泮水。
10. 物换星移:形容时间流逝。
11. 鲁东门:指山东曲阜的东门。
12. 灵光:形容杰出的人或事物。
13. 飞尘著天:形容尘土飞扬。
14. 鲁东门:指山东曲阜的东门。
15. 妆点春妍:装扮春天的美景。
16. 贞元:唐德宗的年号,泛指太平时期。
17. 伯淳:北宋理学家程颢的字。
18. 钱塘:浙江杭州的古称。
19. 盘谷:洛阳附近的山区。
20. 天津:天津市的简称。
21. 铜驼巷陌:洛阳城内的街道。
22. 黯然无色:失去光彩。
23. 昌黎博士:唐代韩愈曾任国子监博士,世称昌黎先生。
24. 籍湜:南宋诗人王之望的字。
25. 无用人:无用之人,谦辞。
26. 横江老鹤:借指隐逸的高士。
27. 附之翎翅短:比喻自己才能有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诗人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文人和国家的深深忧虑和期盼。
开篇两句描绘了世界的荒凉景象,以“魈魌”为代表,呈现出世界的黑暗面。接下来的四句则将视野转移到文人身上,强调了文章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价值。紧接着诗人称赞刘国博的文学才华,并强调他在困厄中的坚持与奋斗。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绘了社会的黑暗面,比喻为“飞尘著天黑如漆”,讽刺当时社会的风气。同时,诗人还批评了一些年轻人追求浮华、不重视道德品质的现象,表达了对他们的失望之情。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不满。他认为现在能够理解和欣赏伯淳这样有德行的人已经很少了,他担忧这样的风气会让国家陷入困境。
最后诗人对自己的处境表示遗憾,但他坚信他的诗篇终会流传于世,引起人们的共鸣。结尾部分诗人更是藉由表达对“铜驼巷陌荆棘深”的忧虑,表达了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深牵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庐陵刘国博会孟先辈》是宋代诗人连文凤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末年。连文凤生卒年不详,但他生活在宋末元初的历史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在面临国家危难之际,纷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连文凤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南宋灭亡,元朝崛起的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发,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连文凤作为一位心怀家国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苦难深感忧虑。他通过寄庐陵刘国博、会孟先辈等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在这首诗中,连文凤回顾了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事件,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以及唐代的安史之乱等,这些都是由于决策者的错误导致的战争和动乱。他以此警示人们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国家的命运。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能共同努力,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