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游

标题包含
春游
载酒寻春二月天,子规啼破绿杨烟。 日斜醉倚秋千柱,石上桃花红欲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携带着美酒去寻找春天的气息,二月的天气里,杜鹃鸟的啼鸣打破了绿色柳烟的宁静。夕阳西下时,我醉醺醺地依靠在秋千的支柱上,而那石头上的桃花仿佛燃烧起来,红得如同火焰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载酒:携带着酒。 2. 二月天:农历二月,春季中的第二个月份。 3.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古蜀国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其鸣叫声凄厉,如叫“不如归去”,所以子规的啼声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4. 绿杨烟:指春天时柳树新绿的景色。 5. 日斜: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 6. 醉倚:喝醉了靠在...上。 7. 秋千柱:支撑秋千的柱子。 8. 石上桃花:长在山石上的桃花。 9. 红欲然:形容桃花颜色鲜艳如火。
去完善
赏析
《春游》是南宋诗人赵葵的一首描绘春日出游的诗歌。诗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载酒寻春二月天”,点明出游的时间和目的。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人们外出踏青、欣赏美景的好时机。而载酒寻春,则意味着诗人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还享受着美酒带来的欢愉。 次句“子规啼破绿杨烟”,通过子规鸟的叫声和绿杨烟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子规鸟的叫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绿杨烟的景象则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第三句“日斜醉倚秋千柱”,描述了诗人陶醉在春光中的情景。日斜意味着夕阳西下,一天即将结束,然而诗人却仍然流连忘返,沉醉于美景之中。醉倚秋千柱,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惬意心境。 最后一句“石上桃花红欲然”,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热烈、浓烈的热爱之情。石上的桃花鲜艳如火,仿佛就要燃烧起来,这既是对桃花形象的生动刻画,也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游》是南宋诗人赵葵的一首描绘春日出游景色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7年,正值南宋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国家动荡不安。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赵葵作为南宋的官员,对国家的现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忧虑。 在赵葵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参与抗金战争,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尽管他英勇善战,却始终无法挽回国家的颓势。这种矛盾的心情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在这首《春游》中,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导致国家实力日渐衰弱。赵葵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官员,他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共同为国家的振兴而努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