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装夜
卷席贫抛壁下床,且铺他处对灯光。
欲行千里从今夜,犹惜残春发故乡。
蚊蚋已生团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
谁知更有芙蓉浦,南去令人愁思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张破旧的竹席被扔在墙边,我们只好另寻他处安放灯光。
今晚要远行千里,还需趁着这残春回到故乡。
蚊子已经开始叮咬,扇子挥舞不停;衣物还未整理好,剪刀也在忙碌地裁剪。
谁知道还有那莲花盛开的地方,南下令人哀愁不断、思念悠长。
去完善
释义
1. 卷席:收起铺盖。
2. 贫抛壁下床:贫穷的人家只能把床放在墙角。
3. 对灯光:对着灯光学习或工作。
4. 欲行千里从今夜:准备离家远行。
5. 犹惜残春发故乡:因为舍不得离开故乡,所以等到春天的结束才出发。
6. 蚊蚋已生团扇急:蚊虫开始出现,需要急忙用团扇驱赶。
7. 衣裳未了剪刀忙:指做衣服或者补衣服的情景。
8. 芙蓉浦:形容水边美景。这里寓意未来的美好前程。
去完善
赏析
《遥装夜》是唐朝诗人项斯的一首描绘离家远行者的诗歌。诗中通过对离家者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担忧。
首联“卷席贫抛壁下床,且铺他处对灯光”,描绘了离家者在临行前整理行李的情景。通过“卷席贫抛”和“且铺他处”两个动作,表现了离家者的生活艰辛和对即将离开的住所的留恋。“对灯光”则暗示了离家者即将踏上征程,与故乡告别。
颔联“欲行千里从今夜,犹惜残春发故乡”,表达了离家者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欲行千里”表明了离家者远行的决心,而“犹惜残春发故乡”则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留恋之情。这两句诗句传达了离家者既渴望远方又难以割舍故土的情感。
颈联“蚊蚋已生团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描述了离家者在临行前的忙碌场景。“蚊蚋已生”意味着离家的时间临近,而“团扇急”和“剪刀忙”则表现出离家者临行前的紧张和焦虑。这两句诗句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现了离家者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尾联“谁知更有芙蓉浦,南去令人愁思长”,揭示了离家者对未来旅程的担忧。“芙蓉浦”是南方水乡的象征,这里用来形容离家者即将前往的地方。“南去令人愁思长”则表达了离家者对于未知旅途的忧虑和恐惧。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展示了离家者在远行前的心理变化,从而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遥装夜》是唐代诗人项斯的著名诗作,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遥远星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神秘的自然环境的感慨和向往。
创作时间:公元847年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即唐宣宗李忱在位的大中年间(847-860年),此时唐朝已进入衰落阶段,但仍有许多文人墨客致力于诗歌创作。项斯作为其中的一员,以独特的视角和对自然的感悟,为我们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人生际遇:关于项斯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他曾是唐朝的一位下级官吏,担任过扬州府学教授等职位。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却以其才情和诗歌作品获得了世人的认可。然而,他的命运并不顺畅,最终因病早逝,年仅40岁。
时代背景:这一时期的唐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尽管如此,唐朝的文化艺术依然繁荣,诗歌、绘画等领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