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后归觐喜逢僧再阳
相逢须强笑,人世别离频。
去晓长侵月,归乡动隔春。
见僧心暂静,从俗事多屯。
宇宙诗名小,山河客路新。
翠桐犹入爨,青镜未辞尘。
逸足常思骥,随群且退鳞。
宴乖红杏寺,愁在绿杨津。
羞病难为药,开眉嬾顾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相逢时一定要挤出笑容,因为在这世间,分离是如此的频繁。离去时天明得早,月亮仿佛也随之消失,回家的路程又让我们分隔了整个春天。遇见僧人内心才有片刻宁静,而从俗事中却总能感觉到困顿。我们的诗歌成就与宇宙相比微不足道,而在这山川之间,我们客居的路程总是新的开始。碧绿的梧桐树依然进入了厨房生火,青铜镜子没有拒绝尘埃。遥不可及的目标如同骐骥般难以追逐,而我们只是甘愿跟随大众的平凡之人。宴会中我因无法参加而感到遗憾,红杏寺的美景却无法吸引我的注意;绿杨津上的忧愁在心头挥之不去。疾病的羞涩让我难以面对,即使勉强露出笑容也显得力不从心。
去完善
释义
1. 落第:指科举考试中没有考中。
2. 归觐:回故乡去看望父母或君主。
3. 喜逢僧再阳:遇到和尚再次见到阳光。这里可能是在寺院中重逢的情景。
4. 侵月:月光侵入房内,表示天色尚早。
5. 隔春:经过了一个春天的时间。
6. 宇宙诗名小:诗人的名声虽然不大,但依旧在广阔的天地间传颂。
7. 山河客路新:在旅途中看到新的风景,感受山河壮丽。
8. 翠桐:绿色的桐树,这里可能是比喻炊烟。
9. 青镜:青铜镜,也用来指代照镜。
10. 未辞尘:尘土还没有离开。这里可能是表达忙碌的生活状态。
11. 逸足:骏马,这里可能是在比喻自己的才能。
12. 随群且退鳞:暂时放下自己的雄心壮志,跟随大流生活。
13. 宴乖:宴会上的失误或混乱。
14. 红杏寺:指寺庙周围有盛开的杏花。
15. 绿杨津:指渡口处有绿柳飘扬的地方。
16. 羞病难为药:生病很难用药治疗。
17. 开眉:舒展眉头,表示心情开朗。
18. 嬾顾人:懒得去看别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落第后归乡的复杂情感的诗作。首先通过“相逢须强笑,人世别离频”传达了诗人重逢的喜悦和人生中的离别无常的无奈。接下来,“去晓长侵月,归乡动隔春”表达了他离京赴考时间的漫长,与回到家乡所感受到的季节变迁。然后,“见僧心暂静,从俗事多屯”表现了他遇见僧人时内心的短暂宁静与回到世俗生活后的纷扰困扰。
接下来的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嘲:“宇宙诗名小,山河客路新。翠桐犹入爨,青镜未辞尘。”尽管他的诗才横溢,但功名不显,只能辗转于山河间寻求机遇。他感到自己仿佛是一棵翠桐,仍然需要投入火中以求生计,而那面明亮的镜子,也未能摆脱尘世的烦恼。
接着“逸足常思骥,随群且退鳞。宴乖红杏寺,愁在绿杨津。”描述了诗人虽有凌云壮志,却只能随波逐流,和众人一样苦苦挣扎。欢聚的红杏寺变成了失望的地方,他的忧愁停留在绿色柳絮的渡口。
最后两句“羞病难为药,开眉嬾顾人。”写出了诗人因考试失利而产生的羞愧和疾病无法治愈的痛苦,使他难以展开笑颜面对他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古诗《落第后归觐喜逢僧再阳》。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6年,即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逐渐衰落的阶段,科举考试成为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项斯作为一位进士,他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并希望由此进入仕途。然而,这次考试他并未取得好成绩,失望之余回到家乡。此时,正值春末夏初时节,沿途风景优美,又恰遇僧人再阳,更增添了喜悦之情。因此,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科举失利的不满以及对家乡和友人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