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水
渺渺浸天色,一边生晚光。阔浮萍思远,寒入雁愁长。
北极连平地,东流即故乡。扁舟来宿处,仿佛似潇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宽广无边,夕阳渐渐落下,映照出一片美丽的景色。宽阔的水域中漂浮着无尽的思念之情,秋天的寒冷使得大雁都陷入了深深的忧愁。
遥远的北方与平原相连,而我的故乡却在东方,那里有一条河流缓缓流淌。此时我乘坐的小船来到了一个歇息的地方,这里的环境让我想起了潇湘一带的美丽风景。
去完善
释义
1. 淼淼:形容水面辽阔无边。
2. 浸天色:指远处的江水与天空的色调相交融。
3. 生晚光:生出傍晚的光彩。
4. 阔浮萍思远:指广阔的江面上漂浮的浮萍也寄托着诗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5. 雁愁长:大雁因寒冷的气候而感到哀愁。
6. 北极:此处指江河的上游。
7. 东流即故乡:顺着江河向东流淌就能到达诗人的故乡。
8. 扁舟:小船。
9. 宿处:过夜的地方。
10. 潇湘:此处代指诗人的故乡。
去完善
赏析
《远水》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描绘秋水景象的诗作。诗人以高远而辽阔的视角,通过对“渺渺”、“阔”、“寒”等意象的运用,表达出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感和孤独的心情。同时,通过描述所见之景,诗人又巧妙地传达了远方的未知所带来的神秘与诱惑力。在这首诗中,项斯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人生感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充满寓意的秋水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远水》是唐朝诗人项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中叶,也就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繁荣阶段,诗歌成为了文人墨客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
在这段时间里,项斯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他曾担任过小官职,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成功。这种失落感和对理想的追求,使得他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从而创作出许多具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歌。
在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然而,这个时期的政权逐渐腐化,社会矛盾也逐渐加剧。在这种背景下,项斯通过对“远水”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