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春思
失意离城早,边城任见花。初为断酒客,旧识卖书家。
寒寺稀无雪,春风亦有沙。思归频入梦,即路不言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失落情绪早早离开城市,边陲之城仍有鲜花盛开。刚开始时习惯了没有酒的客居生活,过去就认识这位以卖书为生的朋友。寒冷的寺庙里很少看到雪花,春天的风中也有沙尘。经常想念故乡而进入梦境,踏上回家的路不必再拖延了。
去完善
释义
1. 宁州:古代的行政区划名,隋唐时其辖境大致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一带。这里指诗人远游的地点。
2. 春思:春天引发的思念之情。
3. 离城:离开故乡或城市的意思。
4. 边城:靠近边疆的城市,这里指宁州。
5. 断酒客:戒酒的人。
6. 卖书家:以卖书为生的读书人。
7. 寒寺:荒凉的寺庙,形容寺庙的冷清状况。
8. 无雪:没有下雪的意思。
9. 有沙:刮风卷起的沙尘。
10. 思归:思念回家。
11. 频:频繁地。
12. 即路:上路,准备出发。
13. 言赊:说话慢腾腾。这里用“不言赊”来形容离家心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宁州春思》是一首表达作者身处异乡、思念故乡的诗作。首联“失意离城早,边城任见花”描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前往边疆之地谋生的情景。诗人以“早”和“任”字表达了尽管遭遇失意,仍然要接受现实、适应环境的无奈心情。颔联“初为断酒客,旧识卖书家”表明诗人在此新环境中,已经不再饮酒寻欢,而是与卖书的故交保持联系,体现了他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颈联“寒寺稀无雪,春风亦有沙”通过描绘边疆的寒冷环境和风沙景象,暗示了在艰苦环境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尾联“思归频入梦,即路不言赊”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屡次梦见回到故乡,但实际道路漫长、遥不可及的现实。这首诗情感深沉,结构紧凑,语言朴实,展现了作者身处困境中的坚韧精神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宁州春思》是唐代诗人项斯的著名诗作,这首诗以“燕草如碧丝”起兴,描绘了暮春时节宁州的美丽风光和游子的离愁别绪。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50年左右,正值晚唐时期。此时唐朝国势日衰,战乱频繁,民生疾苦。诗人项斯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对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抒发游子情怀的诗歌。
在晚唐时期,宁州(今甘肃宁县)地处边疆,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宁州暮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他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抒发了游子离家别亲、思乡念国的真挚情感,使这首诗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