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太白山隐者

标题包含
题太白山隐者
高居在幽岭,人得见时稀。写箓扃虚白,寻僧到翠微。 扫坛星下宿,收药雨中归。从服小还后,自疑身解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斯(生卒年不详),字子迁,唐朝诗人。他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县)人,与同乡张籍、姚合等友善。 项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任长安尉。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居住在高高的山中幽静之处,很少有人能见到。我在空虚和纯净中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去寻找那些隐居在山间的僧侣。 我打扫那神秘而庄严的祭坛并在星星下过夜,在雨中采集草药然后回家。接受服食这些草药后,我觉得自己好像获得了飞翔的能力。
去完善
释义
1. 题:诗的题目。 2. 太白山:位于今陕西境内,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也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3. 隐者:指在山林间过隐居生活的人。 4. 高居:指居住在高的地方。 5. 幽岭:幽深的山岭。 6. 人得见时稀:很少有人能见到他。 7. 写箓:指记录隐居生活的情景。 8. 扃:门闩,此处用作动词,指关闭门窗。 9. 虚白:指清静无欲的心境。 10. 寻僧:拜访僧人。 11. 翠微:形容山色青翠朦胧。 12. 扫坛:清扫祭坛。 13. 星下宿:指在星光下住宿。 14. 收药:采集中草药。 15. 雨中归:在雨中回家。 16. 小还丹:古代道士用以养生的一种药物。 17. 从服:按照服用的方法。 18. 自疑:自我怀疑。 19. 解飞:了解飞翔的道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诗人以太白山隐者为题材,表达出他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高居在幽岭,人得见时稀”,描绘了隐者居住的地方山高路远,人迹罕至,突出了隐者的超凡脱俗和高尚品质。这里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隐者与凡尘的隔绝。 颔联“写箓扃虚白,寻僧到翠微”,描述隐者在山中修行的生活,寻找高僧学习,探索人生的真谛。这里的“虚白”和“翠微”都是指高山峻岭,表达了隐者生活环境的清幽和静谧。 颈联“扫坛星下宿,收药雨中归”,刻画了隐者劳动的场景,他在山下的祭坛上扫除尘埃,收集草药以备不时之需。这两句描绘出隐者勤劳自立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出他注重实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尾联“从服小还后,自疑身解飞”,是诗人的想象,他设想自己在服食仙丹后能够飘然成仙,反映出诗人对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和对自由的无限向往。这一联让整首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创作于唐代。诗人项斯以雄浑的气势描绘了太白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现了对隐者高洁品行的敬意和赞美。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的士人普遍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种背景下,项斯选择描写太白山隐者的形象,可能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试图通过描绘隐者的形象,表达对儒家积极入世精神的反叛,以及对道家超脱世俗的追求。 在晚唐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志士选择归隐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项斯作为一位文人,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他在诗中表达了对隐者的敬仰之情,也反映出自己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