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边游

标题包含
边游
古镇门前去,长安路在东。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风。 塞馆皆无事,儒装亦有弓。防秋故乡卒,暂喜语音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斯(生卒年不详),字子迁,唐朝诗人。他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县)人,与同乡张籍、姚合等友善。 项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任长安尉。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古镇前方去,长安市在东方。天气寒冷,显露出明亮的烽火台;太阳落山,大风撕裂了旗帜。边关驿站无战事,儒士们穿着军装也配有弓箭。在这个秋天守卫故乡的士兵们,暂时欢喜的是,大家说的都是乡音。
去完善
释义
1. 古镇:古时的城镇。 2. 长安:今陕西西安,唐朝国都。 3. 堠火:烽火台的火光。 4. 裂旗风:风吹动旗帜。 5. 塞馆:边境的驿馆。 6. 儒装:士人打扮。 7. 防秋:古代防备北方民族侵扰而增兵戍守秋季。 8. 故乡卒:指家乡的士兵。 9. 暂喜:短暂的高兴。 10. 语音同:方言口音相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边游”,实际是在描述诗人到达边塞地区所见到的景象和所感受到的情感。诗人以古城镇的门作为起点,以长安之路作为向往的目标,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对远方的向往。 在描绘边塞风光时,诗人巧妙运用了一些富有画面感的意象,如“明堠火”、“裂旗风”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寒冷而辽阔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孤寂与惆怅。这种情感在诗的第二句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塞馆皆无事,儒装亦有弓。”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示了诗人虽为儒生却身处军伍的矛盾处境,流露出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自己的期许。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暂时能在乡音中找到慰藉的欣喜之情。这既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也反映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总的来说,整首诗将宏观的地理风貌与微观的个人感受相结合,表达出诗人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期许,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边游》是唐代诗人项斯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800年左右,即唐朝的鼎盛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项斯正身处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峰。然而,在这个看似和平繁荣的时期,边疆地区却时常遭受外敌的侵扰。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和边疆的安宁,唐朝政府不断派兵出征,与周边国家进行战争。项斯作为一名文人墨客,对此深感忧虑。 项斯生活在唐朝中期,此时的文坛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许多文人开始在诗歌中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项斯也不例外,他在《边游》这首诗中,通过对边疆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