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南岳
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
船里谁鸣磬,沙头自曝衣。
有家从小别,是寺即言归。
料得逢春住,当禅云满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内心清楚前往衡山的路途,不再害怕路途上的人烟稀少。在船上谁能敲击磐响,沙滩边有人晾晒衣裳。故乡的家从小就远离了,但寺庙却仿佛成为了归宿。想必在春天来临时,寺院中的禅意会将门扉铺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衡岳:指湖南的衡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圣地之一,禅宗南岳派的发源地。
2. 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寺庙中常用以报时或诵经。
3. 曝衣:晾晒衣服。曝,晒。
4. 小别:短暂分别。
5. 云满扉:云气弥漫在门窗之间。形容寺庙周围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以“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起笔,诗人以一种坚定、沉着的心态,表达出自己深知通往南岳之路,无畏于路途的艰辛与孤寂。这体现了僧人决心修行,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的执着精神。
颔联写船上禅音飘渺,沙头晾晒僧衣,形成一种静逸而悠然的氛围。这一联展现出诗人在旅途中找寻心灵的宁静,传达出僧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超脱尘世纷扰的追求。
颈联诗人描述离开家乡,告别亲人,来到佛寺并决定回归家园的过程。通过“有家从小别,是寺即言归”表现了僧人不恋尘世,心系禅院的宗教情怀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
尾联以“料得逢春住,当禅云满扉”收结,诗人想象春天来临之时,禅院将充满云雾,凸显南岳的景色美丽及禅宗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暗含了希望僧人能在春天来临之际,顺利到达南岳,寻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僧归南岳》,是唐代诗人项斯所著。诗中的“南岳”指的是位于中国湖南省的衡山,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名山。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回归南岳的殷切期盼和美好祝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这是一个文学、艺术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宗教信仰极为盛行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以送别僧人归南岳为题进行创作,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之情和对高僧的敬爱之意。
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人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项斯是唐代的一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太多记载。然而,从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写送僧归南岳的场景,展现了他在旅途中结交友谊的真挚情感。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个时期,佛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员,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那种浓厚的宗教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