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欧阳衮归闽中
秦城几年住,犹著故乡衣。失意时相识,成名后独归。
海秋蛮树黑,岭夜瘴禽飞。为学心难满,知君更掩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秦城住了几年,依然穿着故乡的衣物。在失意时相互认识,成名后独自归来。海边秋天的树木一片墨绿,山间的夜晚瘴气环绕,鸟类飞舞。求知的欲望难以满足,知道你也会关上房门继续学习。
去完善
释义
1. 秦城:指陕西西安一带,这里代指长安,即唐朝的首都。
2. 著故乡衣:指穿着故乡的衣服。
3. 海秋:秋天的海边。
4. 蛮树:指南方热带地区的树木。
5. 岭夜:岭南山中的夜晚。
6. 瘴禽:指生活在瘴气重的地方的鸟类。
7. 为学:做学问。
8. 心难满:心中的学识难以满足。
9. 掩扉:关闭门扉,指闭门读书。
去完善
赏析
《送欧阳衮归闽中》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欧阳衮归乡时的场景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欧阳衮的求学态度,表达了自己对知识追求的热忱以及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晚唐诗人项斯创作了这首诗《送欧阳衮归闽中》。
在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藩镇割据严重,政治腐败加剧,民生疾苦加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项斯以其敏锐的目光和关怀民生的情怀,创作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诗篇。
项斯生活的年代,正是科举制度逐渐僵化的时期,许多士子虽有才华却难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项斯亦曾参与科举,但未能及第。这种经历使他对那些怀才不遇的士子有着深深的同情和理解。因此,他在诗作中对友人的离别之情表现得尤为真挚感人。
在这首诗中,项斯送别友人欧阳衮回闽中,以“鸟离巢穴”来形容他们的离别,表达了他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如“山色晴岚近,汀洲草色遥”等,表达了对友人的关爱和祝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