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溪
溪船泛渺弥,渐觉灭炎辉。动水花连影,逢人鸟背飞。
深犹见白石,凉好换生衣。未得多诗句,终须隔宿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溪中的船漂浮在浩渺的水面上,逐渐感受不到夏日的炎热。轻轻搅动水面,水花的倒影随波荡漾,遇见行人时,群鸟从身后翩翩飞过。
在水深处依然可见那块白色的石头,凉爽的风吹拂着身体,让人想换上新衣。还没有写出多美的诗句,终究需要在明天回来。
去完善
释义
1. 溪船:指在溪流中行驶的船只。
2. 泛渺弥:在广阔的水面上漂浮不定。
3. 炎辉:阳光照射在水面的光耀。
4. 动水:流动的水面。
5. 花连影:形容花朵在水中的倒影。
6. 逢人:遇到其他人。
7. 鸟背飞:指鸟类在水面上飞行时只能看到它们的背部。
8. 白石:指清澈的溪水下的石头。
9. 凉好:凉爽宜人。
10. 生衣:新做的衣服。
11. 诗句:指描绘眼前景色的诗歌。
12. 隔宿归:第二天回家。
去完善
赏析
《泛溪》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溪边景色的诗作。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首联“溪船泛渺弥,渐觉灭炎辉”,写乘船游荡在溪流中的情景。诗人通过“渺弥”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水面的广阔和水流的湍急。而“灭炎辉”则表现出了夏日炎炎的阳光在水中渐渐减弱的景象,为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
颔联“动水花连影,逢人鸟背飞”,进一步描绘了溪边的生动景象。“动水花连影”一句,通过描述水花在阳光下产生的光影变化,展现了水面的波光粼粼之美。而“逢人鸟背飞”则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鸟儿在人们头顶上飞翔,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无间。
颈联“深犹见白石,凉好换生衣”,是诗人对溪边环境的细致观察。“深犹见白石”表达了溪水之深,但诗人仍能见到水底的石头,可见水质清澈。而“凉好换生衣”则表达了诗人感受到的凉爽之意,暗示着此地的宜人气候。
尾联“未得多诗句,终须隔宿归”,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欣赏美景之余,未能即刻创作出足够优美的诗句,只能带着未尽兴的心情,准备在第二天离开这里。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传达出他对创作的严谨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泛溪》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描绘水乡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00年至850年之间,也就是唐朝的中晚期。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大唐盛世逐渐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然而,江南地区依然保留着浓郁的田园风情和水乡风光,给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项斯正是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热爱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将之化为诗篇。
项斯的生平事迹虽不甚明确,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窥见他在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心境。他热爱生活,关注民间疾苦,诗歌多抒写百姓生活及田园风光。在这首《泛溪》中,他通过对溪水、柳絮、鱼鸟等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水乡风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