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边州客舍

标题包含
边州客舍
开门不成出,麦色遍前坡。自小诗名在,如今白发多。 经年无越信,终日厌蕃歌。近寺居僧少,春来亦懒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斯(生卒年不详),字子迁,唐朝诗人。他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县)人,与同乡张籍、姚合等友善。 项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任长安尉。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未能如愿出门去,满眼金黄映山坡。自幼诗词有盛名,如今白发渐增多。 多年未曾互通音信,整日厌倦那异域歌。附近的寺庙住持少,春日来临也懒得探访。
去完善
释义
1. 开门不成出:这句话表示无法打开门走出户外。这里"成"是完成的意思。 2. 麦色:指的是小麦的颜色,此处可以理解为成熟的麦田。 3. 遍前坡:山坡上到处都是成熟的麦田。 4. 自小诗名在:从小就因为写诗而有了一定的名声。 5. 如今白发多:现在头上已经有了许多白发。 6. 经年无越信:很久没有收到来自南方的信件了。"越"在这里代指南方。 7. 终日厌蕃歌:整天都讨厌听到那首叫做《蕃歌》的歌曲。 8. 近寺居僧少:附近的寺庙里的和尚很少。 9. 春来亦懒过:即使是春天来到,也不愿意去逛一逛寺庙。
去完善
赏析
《边州客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项斯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开门不成出,麦色遍前坡”描绘了诗人所居住的边州客舍周围的环境。这里的田野一片金黄,麦色遍布山坡,虽然生机勃勃,但诗人却无法走出房门,这体现了他心中的忧虑和无奈。颔联“自小诗名在,如今白发多”抒发了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哀愁。这两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豪以及对岁月不饶人的感慨。颈联“经年无越信,终日厌蕃歌”传达了诗人久居边疆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厌倦情绪。他远离家乡,长期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音信,而身边的异族歌曲又不能慰藉他的思乡之情,使他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尾联“近寺居僧少,春来亦懒过”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边疆生活的孤寂。他住在靠近寺庙的地方,却少有僧人往来,春天到来的时候,他也提不起兴趣去欣赏春天的美景。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对边州客舍周边景色的描绘和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挖掘,展现了诗人孤独、忧虑的心境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边州客舍》是唐代诗人项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唐朝天宝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纷纷出游,寻求仕途。项斯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文人,也离开了家乡,踏上了漫漫旅程。他来到边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一个客舍,看到了这里的荒凉景象,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边州客舍》。 当时,项斯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然而,现实并不如人意,他在边州客舍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让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更加强烈。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充分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唐代,边州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于地处边疆,这里的风俗习惯与内地有很大的不同。项斯作为一个文人,对这种异域风情感到新鲜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远离家乡的寂寞。这使得他在创作《边州客舍》时,将个人情感与地域特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