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胡氏溪亭

标题包含
宿胡氏溪亭
独住水声里,有亭无热时。客来因月宿,床势向山移。 鹤睡松枝定,萤归葛叶垂。寂寥犹欠伴,谁为报僧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斯(生卒年不详),字子迁,唐朝诗人。他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县)人,与同乡张籍、姚合等友善。 项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任长安尉。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独自居住在溪水声中,有个凉亭没有炎热的季节。客人来后选择在这里过夜,把床铺朝向山边安置。白鹤在松树枝上安睡,萤火虫在葛叶丛中栖息。这里依然显得孤寂,谁能替我告诉僧侣知道呢?
去完善
释义
1. 独住:独自居住。 2. 水声:水流的声音。 3. 有亭无热时:指这个亭子四季都凉爽,不受炎热困扰。 4. 月宿:在月光下过夜。 5. 床势向山移:意思是把床铺转向靠山的方向。 6. 鹤睡:指鹤在松枝上栖息睡觉。 7. 松枝:松树上的枝条。 8. 萤归:萤火虫飞回来。 9. 葛叶:一种植物的叶子,可以编织成衣物。 10. 寂寥:形容周围没有人的寂静环境。 11. 欠伴:缺少伙伴或朋友。 12. 报僧:告诉僧人。
去完善
赏析
首联“独住水声里,有亭无热时”,从整体上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溪水潺潺、清凉宜人,水声成为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背景音乐。由于亭子周围的环境清幽,使得亭内四季如春,凉爽怡人。 颔联“客来因月宿,床势向山移”,表现了诗人在等待朋友来访的心情。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月光如水,洒满山间,诗人铺好床位,向着山的方向延伸,期待能与朋友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颈联“鹤睡松枝定,萤归葛叶垂”,形象地描述了夏夜的自然景象。鹤安详地栖息在松树之上,萤火虫沿着葛藤轻轻飘落。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让读者沉浸在这美妙的意境中。 尾联“寂寥犹欠伴,谁为报僧知”,表达了诗人独居的寂寥心情。尽管环境如此优美,但缺少知己相伴,使诗人感到一丝惆怅。他希望能有人将自己这里的美好分享给僧人,或许也能让僧人感受到这里的一份清凉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胡氏溪亭》是唐朝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胡氏溪亭留宿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此时项斯正身处唐朝盛世,但与当权者并无密切交集。他一生清贫,以耕读为生,在诗坛上虽然作品较少,但颇为知名。他的一生充满了宁静和淡然,这也反映在他这首《宿胡氏溪亭》中。 在那个时代,唐代的士人普遍有追求隐逸生活的倾向,他们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主张顺应自然、回归本源。在这种背景下,项斯作为一位有着浓厚文人情怀的诗人,自然而然地写下了这首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向往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