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苗七求职
相逢未得三回笑,风送离情入剪刀。
客路最能销日月,梦魂空自畏波涛。
独眠秋夜琴声急,未拜军城劒色高。
去去缘多山与海,鹤身宁肯为飞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偶遇尚未共度欢笑,风中送别情意浓浓。
旅途时光易逝如梭,梦中独行怕翻波浪。
孤枕难眠秋日夜晚,急促琴音抚不平。
未见戎马生涯荣耀,却心向高处不胜寒。
离别迢迢跨越山海,白鹤展翅不愿劳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苗七:诗人的朋友,此处是化名。
2. 送苗七求职:写诗人送别友人苗七前去求取官职的情景。
3. 三回笑:意指多次见面欢聚。
4. 风送离情:用风力传达离别的情感。
5. 入剪刀:以剪刀象征离别之情。
6. 客路:行客所走的路,比喻旅程。
7. 日月:时间流逝。
8. 梦魂空自:梦中自己的想象。
9. 畏波涛:担忧路途中的风波险阻。
10. 独眠秋夜:孤独的夜晚无法入睡。
11. 琴声急:形容琴音急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
12. 未拜军城:尚未到达都城就任。
13. 剑色高:象征皇帝授予的权力。
14. 去去:离开的意象。
15. 缘多山与海:比喻旅途中要经历诸多艰难险阻。
16. 鹤身:形容身材高挑的人,这里可能指苗七。
17. 宁肯:宁愿,选择之意。
18. 为飞劳:为跋山涉水而辛劳。
去完善
赏析
首联“相逢未得三回笑,风送离情入剪刀”,以“剪刀”比喻离愁别绪,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送别时的难舍难分。颈联“客路最能销日月,梦魂空自畏波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在他乡奔波辛劳的担忧和关切,以及对梦境中无尽波折的畏惧。尾联“独眠秋夜琴声急,未拜军城劒色高。去去缘多山与海,鹤身宁肯为飞劳”,写友人临别前的抚琴寄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尊敬之情,以及他们勇往直前、无惧困难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苗七求职》是唐代诗人项斯的送别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朋友苗七即将分别的情景,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离别之情。
创作时间:公元9世纪初,即唐朝中晚期。
作者相关人生际遇:项斯生年不详,据推测他可能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开始进入仕途,任过监察御史等职。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因卷入政治斗争被贬谪至岭南。此后,项斯辞官归隐,过着田园生活。《送苗七求职》可能是他在辞官后的某个时期创作的。
时代背景知识:唐宪宗在位期间,国家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繁荣。然而,朝廷内部的党派之争仍然激烈,官僚腐败现象严重。许多有识之士对现实感到不满,纷纷离京赴外地任职或归隐田园。这种时代背景下,项斯选择辞官归隐,可能也是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和文人思想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