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仙
梦游飞上天家楼,珠箔当风挂玉钩。
鹦鹉隔帘呼再拜,水仙移镜嬾梳头。
丹霞不是人间晓,碧树仍逢岫外秋。
将谓便长于此地,鸡声入耳所堪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梦游漫步在天空的楼宇之间,风吹动着珍珠门帘悬挂着玉质的挂钩。
隔着窗帘的鹦鹉呼唤着再次拜访,在水仙旁移动镜子却显得有些疲惫。
火红的朝霞让人错以为这不是人间的一角,青翠的树木仍然能看见山外的秋天。
本以为会在这里长久生活下去,但鸡鸣之声却让人心生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天家楼:指天上的宫殿楼宇。
2. 珠箔:珍珠串成的帘幕。
3. 当风:对着风吹来的方向。
4. 玉钩:比喻月牙。此处可能用来自古诗词中的"玉钩挂起",意为夜深月升之时。
5. 鹦鹉:鹦鹉说话的特点使其成为诗文中用以形容声音传播的常见象征物。
6. 再拜:表示恭敬的拜礼,行两次叩首之礼。
7. 水仙:传说中的仙子或仙人。这里指代美丽的女子。
8. 镜:镜子是古代常见的梳妆用品,此处的"水仙移镜"可理解为美丽女子在镜前梳理头发。
9. 嬾梳头:懒得梳理头发,意指慵懒的形象。
10. 丹霞:泛指赤红色的彩霞。
11. 人间晓:拂晓时分的人间景象。
12. 碧树:绿色的树木。
13. 岫外秋:山间的秋天景色。
14. 将谓:本以为是,原本以为。
15. 便长于:长期生活。
16. 鸡声:报晓的鸡鸣声。
17. 入耳:传入耳朵。
18. 所堪愁:值得愁苦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梦游仙》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描绘梦境的诗作。诗人在梦中游览仙境,表达了其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首联描述了诗人梦中飞上天的场景,珠帘随风飘动,玉钩悬挂在楼上。颔联写诗人与仙境中的鹦鹉、水仙等景物互动,表现了仙境的美好。颈联则通过描绘丹霞和碧树的美景,展现出仙境中不同寻常的景象。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但鸡声唤醒了他,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令他感到忧愁。整首诗借梦境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梦游仙》是唐朝诗人项斯的一首描绘梦境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59年,正值唐代安史之乱时期。此时,唐朝国势由盛转衰,政治腐化,民生疾苦,战争频繁,社会矛盾激化。
在这个特殊时期,项斯个人生活也不如意。他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败,未能获得功名。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失望情绪,转而追求梦幻般的仙境,以求心灵的慰藉。
《梦游仙》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诗中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梦境中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