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苍梧云气

标题包含
苍梧云气
何年化作愁,漠漠便难收。数点山能远,平铺水不流。 湿连湘竹暮,浓盖舜坟秋。亦有思归客,看来尽白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斯(生卒年不详),字子迁,唐朝诗人。他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县)人,与同乡张籍、姚合等友善。 项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任长安尉。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何时化作了无尽的忧愁,广袤无边难以排解。远方的几座山峦仿佛触手可及,平静的水面没有波澜起伏。傍晚时分,湿润的气息弥漫在湘妃竹林中,浓烈的草木覆盖了舜帝陵墓的秋色。也有想念故乡的人儿,看尽沧桑满头白发。
去完善
释义
1. 苍梧:地名,即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2. 漠漠:广大无边的样子。 3. 难收:难以控制或抑制。 4. 湘竹:又名斑竹,相传为舜妃娥皇、女英的眼泪滴在竹上所形成。 5. 舜坟:指舜帝陵墓,位于湖南省宁远县。 6. 思归客:指思念家乡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苍梧云气》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观察和感受云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思考。首先,诗人通过“何年化作愁”这句,表达了云气的抽象特性,即它们可以化作各种各样的情感,其中就包括忧愁。接下来的“漠漠便难收”描述了云气弥漫且难以消散的特点,这也是它使人感到忧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云气的形状、颜色以及它的作用,以进一步展现云气的特点。如“数点山能远”表现了云气的弥漫程度,以至于远处的小山都被遮住了;而“平铺水不流”则表明了云气的厚重使水面看起来好像静止不动。此外,诗中的“湿连湘竹暮”和“浓盖舜坟秋”都是形容云气的浓厚,前者与夜晚的竹林结合,后者与远古的坟墓结合,都增添了一种沉重的氛围。在结尾部分,诗人提到了一些看到云气的思归之人,他们的满头白发表现出了他们在沉思中所经历的漫长岁月。整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视角,同时也体现出他在面对自然界的现象时所引发的深深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苍梧云气》是唐朝诗人项斯的一首描绘壮美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6年,即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被誉为“大中之治”。 项斯作为唐代的一位杰出文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的文采和才情依然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他在京城中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并与他们一起游览名胜古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苍梧云气》就是他在一次与朋友游览苍梧山时创作的。 苍梧山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境内,是西江与贺江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在这次游历中,项斯被苍梧山的壮丽景色深深吸引,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描绘苍梧云气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