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泊淮阴

标题包含
夜泊淮阴
夜入楚家烟,烟中人未眠。望来淮岸尽,坐到酒楼前。 灯影半临水,筝声多在船。乘流向东去,别此易经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斯(生卒年不详),字子迁,唐朝诗人。他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县)人,与同乡张籍、姚合等友善。 项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任长安尉。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夜色降临楚地,烟雾笼罩中人们尚未入睡。望着淮河岸边的一切,坐在酒楼前的我思绪飘荡。灯火倒映在水中,悠扬的筝声大多出自船上。随着水流向东漂去,就要告别这片曾经熟悉的地方了。
去完善
释义
1. 楚家:此处指项羽的故居,即淮阴。 2. 淮岸:淮水的岸边。 3. 酒楼:指供客人饮酒的场所。 4. 筝声:指古筝弹奏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夜泊淮阴》是唐代诗人项斯的一首描绘夜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淮阴地区的描绘,展现了当地的风俗风情和人物活动。诗中的景色如烟似雾,朦胧而梦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联“夜入楚家烟,烟中人未眠”,诗人以“烟”喻指夜色,点明诗的背景是在夜晚。其中,“楚家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表达,暗示了这里是楚地的淮河地区。同时,“烟中人未眠”则表明了虽然夜色已深,但仍有许多人在活动,表现了淮阴地区夜晚的热闹景象。 颔联“望来淮岸尽,坐到酒楼前”,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视角变化。他先是远眺淮岸,然后逐渐靠近酒楼。这一过程既展示了淮阴地区的自然风貌,也透露出诗人对此地的热爱与留恋。 颈联“灯影半临水,筝声多在船”,是诗中最具特色的画面。诗人通过描绘灯光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以及古筝弹奏的声音,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又繁华的夜晚场景。这样的描绘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听觉上的享受,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那个地方。 尾联“乘流向东去,别此易经年”,则是诗人抒发感慨的句子。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即将离开淮阴的伤感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着读者,使得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传递出浓厚的人情味。 总之,《夜泊淮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淮阴地区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夜景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泊淮阴》是唐代诗人项斯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具体年份不详。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停泊在淮阴(今江苏淮安)时的所见所感。 在项斯生活的时期,即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墨客,项斯对民众的苦难有着深刻的同情和关注。他的诗歌往往以描绘民间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这首《夜泊淮阴》也不例外。 在诗人眼中的淮阴之夜,月光如水,江风吹拂,静谧而美丽。然而,在这美丽的夜景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和惆怅。诗人担忧国家的命运,感慨民众的艰辛,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深沉而复杂的主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