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殷中丞游边

标题包含
送殷中丞游边
话别无长夜,灯前闻曙鸦。已行难避雪,何处合逢花。 野寺门多闭,羌楼酒不赊。还须见边将,谁拟静尘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斯(生卒年不详),字子迁,唐朝诗人。他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县)人,与同乡张籍、姚合等友善。 项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任长安尉。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言无漫长之夜,灯火照耀前听闻曙光中的乌鸦声。已出行走难以躲避雪花,在哪里可以遇见盛开的花朵呢?郊野的寺庙大多闭门谢客,边疆的酒楼并不赊账售酒。还需要见到戍边的将领,谁又能平定风尘和沙场呢?
去完善
释义
1. 殷中丞:唐朝时期的官员。 2. 无长夜:指分别的时候临近天亮。 3. 曙鸦:在黎明时分活动的乌鸦。 4. 避雪:避开下雪的地方。 5. 逢花:遇到花开的地方。 6. 野寺:野外的小寺庙。 7. 羌楼:关楼,古代边疆的边防建筑。 8. 不赊:表示不用赊账购买。 9. 边将:边疆的将领。 10. 静尘沙:平息战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殷中丞赴边疆时的心情和想象。首联通过描述别离时刻的无尽长夜和曙光初现的情景,表现了离别之情的沉重和期待新生活的希望。颔联借“避雪”和“逢花”的形象展现了旅途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况,暗示了边疆环境的严酷与美好并存。颈联则通过对野寺门闭、羌楼酒赊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带的风土人情。尾联则寄寓了诗人的期许,希望友人能与边将融洽相处,共同守护边疆安宁。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边疆生活的好奇与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殷中丞游边》是唐代诗人项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时期,大约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强盛,但由于边疆问题频发,时常有战争发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朝廷派遣了许多官员去边疆巡视、管理。这首诗就是为送别一位即将前往边疆的官员——殷中丞而作。 项斯在诗中表达了殷中丞壮志豪情,赞扬了他为国为民、勇敢担当的精神。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关心之情。 至于作者项斯,他在当时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他的诗歌却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据史书记载,他曾担任过幕僚一职,后因故辞官回乡。他的一生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却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