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宫人入道
愿随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作伴行。
初戴玉冠多悮拜,欲辞金殿别称名。
将敲碧落新斋磬,却进昭阳旧赐筝。
旦暮焚香绕坛上,步虚犹作按歌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愿跟随仙女董双成,在王母娘娘面前同行。刚刚戴上玉冠时,多次误拜,想要告别金殿再说出新的名字。敲响碧落新斋的磬,却又走进昭阳旧赐的筝。日夜烧香围绕祭坛之上,踏步唱歌如同虚无之声。
去完善
释义
1. 董双成:传说中仙女的名字,这里指代成为道士的宫女。
2. 王母:西王母的简称,中国神话中掌管长生不老的女神。
3. 金殿:皇宫大殿,此处借指皇宫。
4. 碧落:天空的别称,这里是修道院的意思。
5. 昭阳:古代宫殿名,这里指的是宫廷音乐。
6. 步虚:道教术语,指行走时心中默念经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宫女自愿成为道士的过程和心理变化。诗中提到了董双成,她是西王母身边的仙女,诗人用她作为比喻,表达了这位宫女想成为神仙的愿望。从“初戴玉冠多悞拜”一句可以看出,宫女刚刚成为道士,还不适应这种身份的转变。她告别了宫廷生活,但心中仍有留恋,如“欲辞金殿别称名”一句所示。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宫女在修道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她将敲响新的斋磬,却又想起了昭阳殿的旧赐筝。这表明她在适应新生活的同时,仍然会不时地怀念过去的时光。最后两句“旦暮焚香绕坛上,步虚犹作按歌声”则表现了她在修道过程中的虔诚态度和对于音乐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宫人入道》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宫女离开宫廷,进入道观修行的情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大概创作于唐德宗时期(780-805年),这是唐朝中期的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由于宦官权力斗争、政治腐败等原因,唐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其次,我们来看看与作者有关的人生际遇。关于项斯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较少。据《全唐诗》记载,他曾在会昌三年(843年)应试落第,后在扬州出任县尉一职。项斯是一位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社会现实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民间生活和社会现实。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宫女命运的关切之情。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在唐德宗时期,由于社会矛盾激化,许多宫女选择离开宫廷,进入道观修行,以求心灵慰藉。这些宫女在进入道观后,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的背后却隐藏着她们无奈的命运和悲凉的境遇。这首诗通过对宫女入道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宫女命运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