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鲙
行到鲈鱼乡里时,鲙盘如雪怕风吹。
犹怜醉里江南路,马上垂鞭学钓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来到盛产鲈鱼的地区,看到一盘盘雪白的鲈鱼脍,真担心它们被风吹散。
醉酒后仍念念不忘那江南水乡的路,在马背上轻轻抽打马鞭,学习垂钓的姿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项斯:唐朝诗人。
2. 对鲙:一种菜肴,将鱼肉切成薄片,也称“鱼脍”或“鲙鱼”。这里以鱼鲙借指故乡。
3. 鲈鱼乡里:这里的鲈鱼乡指的是吴江地区,因江州鲈鱼非常出名,故称。
4. 鲙盘如雪:形容切好的鱼片洁白如雪。
5. 怕风吹:因为鱼片切得较薄,担心被风吹散。
6. 犹怜:仍然可怜,表示作者的情绪。
7. 醉里江南路:指醉酒后回顾走过的江南道路。
8. 马上垂鞭:骑马时放下马鞭,表示休息。
9. 学钓时:学习钓鱼时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对鲙》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描绘水乡风光与心境的诗歌。首句“行到鲈鱼乡里时”点明了诗人的所在之地,一个盛产鲈鱼的江南水乡。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于水乡的热爱,以及他在这个环境中的惬意心情。
接着的“鲙盘如雪怕风吹”则是对这种惬意的具体描绘:一盘切好的鱼片洁白如雪,放在盘中如同雪花一样美艳。而作者说这盘鱼“怕风吹”,一方面反映出鲈鱼的新鲜度,另一方面也暗示了鲈鱼之乡的自然环境的优美与宁静,似乎连风都舍不得吹散这份美景。
第三、四句中,诗人由眼前的鲈鱼和垂钓的场景联想到了醉意中的江南水乡,以及自己曾经过往的水乡生活。他在马上垂鞭,试图通过这个动作找寻过去的自我,并沉浸在这种往事的回忆之中。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对鲙》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江鲈鱼的美味和垂钓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下面是关于该诗的背景分析:
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的唐朝,项斯生活在繁华的江南地区。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繁荣期,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这个背景下,项斯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捕捉到了鲈鱼在水中游弋的姿态和生活习性,并将其融入诗歌之中。
项斯的人生经历较为简朴,他一直在江南地区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使他在创作这首《对鲙》时,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鲈鱼的生动形象。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真谛的感悟,以及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在这首诗中,项斯通过对鲈鱼的描绘,展示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之美。同时,他也借由鲈鱼寓意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总之,《对鲙》这首咏物诗充分体现了项斯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