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夜樊川竹亭陪诸同年宴

标题包含
春夜樊川竹亭陪诸同年宴
相知皆是旧,每恨独游频。幸此同芳夕,宁辞倒醉身。 灯光遥映烛,萼粉暗飘茵。明月分归骑,重来更几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斯(生卒年不详),字子迁,唐朝诗人。他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县)人,与同乡张籍、姚合等友善。 项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任长安尉。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相识都是过去的事了,每每遗憾独自游玩太频繁。幸运的是在这个共同欣赏芬芳的夜晚,我宁愿沉醉在美酒中。 灯火摇曳映照蜡烛,花瓣飘落暗香浮动在草地上。明月照亮我们的归路,不知道下次相聚又要等到何时。
去完善
释义
《春夜樊川竹亭陪诸同年宴》是唐代诗人项斯的诗歌。以下是对该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樊川:即樊川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2. 竹亭:用竹子建造的亭子,此处指樊川公园中的亭子。 3. 同年:指同一年考中进士的人,这里是指与项斯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并成功考中进士的人。 4. 每恨独游频:恨,遗憾;频,频繁。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遗憾自己经常独自出游。 5. 幸此同芳夕:幸,庆幸;芳夕,美好的夜晚。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庆幸能在这样的美好夜晚与朋友们相聚。 6. 宁辞倒醉身:宁,宁愿;倒醉,醉酒的状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宁愿喝得大醉,也不愿意离开这个快乐的场合。 7. 灯光遥映烛:映烛,照射蜡烛,使光线更加明亮。这句话的意思是,灯光从远处照射过来,使得蜡烛的光线更加明亮。 8. 萼粉暗飘茵:萼粉,花萼上的花粉;暗飘茵,暗暗地飘落在草地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花粉暗暗地飘落在草地上。 9. 明月分归骑:分,分开;归骑,回家的骑马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明亮的月光下,回家的人们分别上路。 10. 重来更几春:重来,再次相聚;更,还要;几春,几个春天。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知还要等多少个春天,我们才能再次相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夜晚与朋友们在樊川竹亭相聚共饮的场景。诗人以“相知皆是旧,每恨独游频”开篇,表达出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旅行的厌倦。接下来的诗句则着重展现了宴会的热闹氛围:“幸此同芳夕,宁辞倒醉身。”诗人庆幸能与大家共享这美好的时光,即使喝得烂醉如泥也在所不辞。 诗的第三联,“灯光遥映烛,萼粉暗飘茵”,描写了夜间的景色。远处的灯光映照在蜡烛上,花瓣上的花粉则在夜色中悄无声息地飘落于草地上。这一联不仅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春夜的画面,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结尾两句,“明月分归骑,重来更几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明亮的月光下,朋友们各自骑马离去,诗人想象着再次相聚不知要等到何时。这里,诗人以一种淡淡的忧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夜樊川竹亭陪诸同年宴》是唐代诗人项斯的著名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47年,正值唐朝晚期。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渐衰,宦官权力日益增强,地方藩镇割据,战乱不断,社会矛盾激化。然而,诗歌艺术却在这样的背景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了以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 在这一时期,诗人项斯身处其中,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在诗歌中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百姓的苦难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注。然而,在这样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项斯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春夜樊川竹亭陪诸同年宴》这首诗,就是项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描绘了春天夜晚的美景,以及诗人在竹亭中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尽管诗中充满了欢快愉悦的氛围,但我们仍能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和民生问题的关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项斯在逆境中的坚韧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