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游河东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鴈,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停下车子在拂晓的烛光前,一句话就让人泪流满面。
战乱的日子渐渐远去,却怀念那遥远的故乡饥荒的年代。
湖面平静如镜,大雁在晴空下飞翔;槐树下的驿站傍晚时分听不到蝉鸣。
不要任凭时光流逝,东南方向的消息让人牵肠挂肚。
去完善
释义
1. 河东:古代泛指山西西南部分或黄河以东地区,此处具体指的是唐代的河东道,即今山西省地区。
2. 干戈:比喻战争。这里指当时河东地区的战事。
3. 湖波:湖面的波浪,这里指的是山西省境内的湖泊。
4. 槐驿:槐树下的驿站,这里指在山西的某个驿站。
5. 东南书信:从东南方向寄来的书信,这里指诗人的故乡或是诗人在江南的朋友寄来的信。
去完善
赏析
《送友人游河东》是唐代诗人项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之心。
首联“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描述了送别的场景。清晨,天色微明,诗人与友人在烛光下告别。一句简单的告别之言,便让两人都泪湿衣襟,可见离别之情的深切。
颔联“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友人即将前往的河东地区,正值战乱之时,道路难行;而故乡则远在他乡,连年饥荒,令人担忧。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战乱、饥荒的痛恨。
颈联“湖波晴见鴈,槐驿晚无蝉”,描绘了友人沿途所见之景。晴天里,湖面波光粼粼,大雁翱翔天际;傍晚时分,槐树林中的驿站寂静无声,没有蝉鸣。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友人心中的寂寥。
尾联“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是诗人对友人的叮嘱。他嘱咐友人不要长期滞留,应尽快回家,以免家中的亲人担心。同时,诗人也暗示自己会经常写信给友人,以了解他的近况。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爱之情,也显示出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友人游河东》是唐朝诗人项斯的著名诗篇。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公元8世纪至9世纪的大唐盛世,社会繁荣,政治开明。然而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各种社会问题逐渐显现。在这个大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社会的种种现象,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项斯,唐朝的一位文人,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诗作《送友人游河东》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诗中,项斯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和对河东地区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对河东地区风土人情的向往。同时,他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