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春花

标题包含
晚春花
阴洞日光薄,花开不及时。 当春无半树,经烧足空枝。 疎与香风会,细将泉影移。 此中人到少,开尽几人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斯(生卒年不详),字子迁,唐朝诗人。他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县)人,与同乡张籍、姚合等友善。 项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任长安尉。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阴暗的山洞里阳光稀疏,花儿错过了开放的时机。 正值春天却不见满树的繁花,经历过大火焚烧只剩下空荡荡的枝头。 稀疏的花朵与微风邂逅,摇曳生姿;细细的泉水映出花影,随风舞动。 在这山洞里赏花的游人稀少,花儿开尽了又有多少人能够得知呢?
去完善
释义
1. 阴洞:暗处的小洞穴,这里借指背阴处的花。 2. 及时:按照季节的要求开花。这里指春天的盛开时节。 3. 当春:春天,本诗中的晚春。 4. 经烧:经历过燃烧的树木。这里借指受到火灾后的残枝败叶。 5. 疎:稀疏,稀落。 6. 香风:带有花香的风。 7. 泉影:泉水的影子。这里借指水边的花影。 8. 人到少:游人很少。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阴洞日光薄,花开不及时”开篇,描绘了晚春花朵开放的恶劣环境:阴暗、阳光稀薄,显然这并不是花儿们最佳的生长季节。紧接着,诗人以“当春无半树,经烧足空枝”表达出花儿的生长状态:春天已经过去了大半,但花儿并没有茁壮成长,反倒是经受了不少苦难——被火烧过的枝条空空如也。这两句诗真实地反映出晚春花朵艰难的生存境遇,寓意着生命的坚强和不屈。 接下来的两句,“踈与香风会,细将泉影移”,诗人描述了花儿随风摇曳的舞姿和那如同泉水倒映般的美丽倩影。尽管环境恶劣,但是花儿依然努力地开放,美丽动人。 而诗人以“此中人到少,开尽几人知”结尾,既揭示了人们对晚春花朵的忽视和无知,又以此表达了诗人的哀伤和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晚春的逆境之花,表现出生命的顽强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寓含着诗人的哲学思考:生活并非总是如意,但我们应该珍视每一个生命瞬间,尊重自然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春花》是唐朝诗人项斯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花开花落的无常之感。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即唐文宗时期(827-840年)。这一时期,唐朝国力日渐衰落,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诗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更加敏锐。 作为一位出身寒门的文人,项斯一生勤奋好学,但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这首《晚春花》中,项斯通过描绘晚春时节的花朵凋谢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