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处士归西山
南游何所为,一箧又空归。
守道安清世,无心换白衣。
深林蝉噪暮,绝顶客来稀。
早晚重相见,论持更及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行有何求,空手而归矣。
坚守道德道,清静世界生,
无欲无求心,哪需换素衣。
密林深处晚唱,山顶访客稀松,
他日再相逢,请探讨微妙之道。
去完善
释义
1. 南游:指南方之游。这里指苏处士到南方游览。
2. 何所为:为何而去。这里是问苏处士去南方的目的。
3. 一箧:一个箱子。这里指苏处士带回来的一箱子东西。
4. 安清世:在清平盛世中安然生活。这里指苏处士遵循道义,安心度过平静的生活。
5. 换白衣:更换官服。这里指没有用心去追求功名富贵。
6. 深林:茂密的树林。
7. 蝉噪:蝉鸣。
8. 绝顶:山的最高处。
9. 早晚:迟早。
10. 重相见:再次相见。
11. 论持:谈论。
12. 微:微妙的问题。这里指深入讨论人生哲理等话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送苏处士归西山》,写的是作者送别友人苏处士回到西山的情景。全诗通过描绘苏处士离京南游的行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首联“南游何所为,一箧又空归”,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南游的目的和动机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友人此行可能并无所获,满载而归的仅有一箧行李。
颔联“守道安清世,无心换白衣”则是对友人品质的赞美。这两句意思是说,苏处士能够坚守自己的道义,在政治清明的社会中泰然处之,不求功名,不羡荣华,这与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深林蝉噪暮,绝顶客来稀”则展现了苏处士即将前往的西山环境的幽静和与世隔绝的境地,同时表达出作者对友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关心和祝福。
尾联“早晚重相见,论持更及微”则是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再次相见的期待和对未来共同探讨人生哲理的热切愿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品格、生活环境以及对未来的期许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崇尚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苏处士归西山》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大约在公元850年左右。在当时的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时期,项斯作为一个文人,对社会的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在《送苏处士归西山》一诗中,项斯以隐逸者的心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项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一度贫病交加,却凭借自己的才学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赞誉。在他的一生中,他虽然未能获得显赫的地位和荣华富贵,但他始终坚守着内心的信仰,用文字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