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者
晏来知养气,度日语时稀。到处留丹井,终寒不絮衣。
病乡多惠药,鬼俗有符威。自说身轻健,今年数梦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来的人懂得修养气场,把握时间的机会很少。四处都有红色的井留下印记,寒冷的冬天也不穿厚重的衣服。
生病的地方经常有良药出现,鬼魅的习俗中有着神秘的符咒力量。自己说身体轻盈健康,今年多次梦见飞翔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晏:迟;缓。
2. 语时稀:语言罕见。
3. 丹井:指炼丹的水井。
4. 絮衣:用棉絮做的衣服。
5. 病乡:指生病的地方。
6. 惠药:恩赐的药。
7. 鬼俗:迷信的世俗观念。
8. 符威:道教中用来驱邪镇煞的符箓的神秘力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道者生活的赞美与向往。首联描绘了道者的日常形象,他们懂得调养气息,言行举止都显得从容淡定。颔联则描述了他们的炼丹求道之心,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留下炼丹的遗迹,尽管天气寒冷也不会轻易改变信念。颈联则表现出了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无论是治病救人的善举还是驱邪避凶的神秘力量,都让当地百姓对他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而尾联则通过“自说”二字,展现了道者的自信与洒脱,他们认为自己身心轻盈,精力充沛,甚至能够经常在梦中飞翔。整首诗节奏舒缓,画面生动,充满了诗人对道者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道者》是唐代诗人项斯的咏史诗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84年,即唐朝中期,此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诗人项斯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才情,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诗人的生平中,我们知道他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素养。然而在他的时代,科场上的黑暗让他一直难以发挥才能。尽管其诗名远播,但并未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生活中的无奈和挣扎。
在唐朝中期,道教在社会生活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同时,佛教、儒教并称为“三教”,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受此熏陶,诗人对道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其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