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退将
塞外冲沙损眼明,归来养病住秦京。
上高楼阁看星坐,著白衣裳把劒行。
常说老身思鬬将,最悲无力制蕃营。
翠眉红脸和回鹘,惆怅中原不用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远方风沙中遭受重创双眼昏花,我回到京城调养病痛。
登上高耸的楼阁仰观星辰,穿着素白的衣裳挥舞长剑。
经常听到年老的人们思念英勇的战士,最悲伤的是无法抵御异族的侵略。
回想起与回鹘交战的日子,感叹中原地区如今不需要再奔赴战场。
去完善
释义
1. 塞外:指长城以北的地区,即中国古代的边疆地区。
2. 冲沙:在沙漠中行进。这里指在边疆地区的战争生活中。
3. 损眼明:视力受损。
4. 秦京:古时的京城,这里指长安。
5. 上高:登上高楼。
6. 看星坐:坐在高处观看星星,这里比喻站在高处观察形势。
7. 著白衣:穿白色的衣服。在古代,白色是丧服的颜色,这里暗示了诗人对战争的悲伤心情。
8. 把剑行:佩剑行走,表示武人身份。
9. 老身:老人自称,这里是诗人自指。
10. 鬭将:将领,这里指勇敢善战的将领。
11. 最悲:最痛心的事情。
12. 无力制蕃营:无法制服敌方的营地。
13. 翠眉红脸:形容美貌的女子。这里指的是回鹘族的女子。
14. 和回鹘:与回鹘族人和平相处。
15. 中原:中国中部地区,这里代指整个中国。
16. 不用兵:不再用兵打仗。
去完善
赏析
《长安退将》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争归来的将领诗。诗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对主人公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期盼。
首联写主角从艰苦的塞外战场退下,因风尘冲沙导致眼睛受损,于是回到京城长安休养。这一句以简单的文字勾勒出战争的残酷与主人公的身世。
颔联中,上高楼阁看星坐,著白衣裳把剑行,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登高望星空的思考状态以及时刻保持戒备的姿态。这两句诗展现了一位虽已退居二线但仍旧保持着警惕心的军事家形象。
颈联是本诗的转折点,“常说老身思鬬将,最悲无力制蕃营”,表明主人公对于战争有着深深的忧虑,即使自己已经老去,也仍然关心国家的安危,渴望能再次披挂上阵保卫疆土。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无法对抗边疆的敌人。这种情感落差使得诗歌的氛围变得更加沉重。
尾联“翠眉红脸和回鹘,惆怅中原不用兵”,则是对现实的无奈叹息。尽管敌我双方看似和谐共处,但内心依然忧心忡忡。这里表达的不仅仅是主人公个人的心境,更是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担忧。
全诗通过塑造一位有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边塞退将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边疆局势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期盼。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边塞题材诗歌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退将》是唐代诗人项斯的著名诗篇,表达了诗人在唐朝盛世时期对边疆将士的深深同情和敬仰之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值大唐帝国国势鼎盛的时期,但也潜伏着动乱的危险。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诗人项斯的个人经历也很值得一提。他出身贫寒,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逐渐获得了世人的认可,最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志,一直在地方小官任上徘徊。这种个人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长安退将》所描绘的时代背景下,唐朝正处于国力鼎盛的时期,对外扩张和边境防御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在这个时期,边疆的将士们为国家的安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诗人通过对退将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些将士们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