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流人
毒草不曾枯,长添客健无。雾开蛮市合,船散海城孤。
象迹频藏齿,龙涎远蔽珠。家人秦地老,泣对日南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毒草长绿,使客人更加健康。雾散之后市场重新聚拢,而船离开则海城显得孤独。大象行踪常常掩盖在树林之中,龙的唾液也隐藏了珍珠。家人在秦地生活很久,面对南方的日思夜想之地落泪。
去完善
释义
"毒草不曾枯,长添客健无"中的“毒草”指的是热带雨林地区的有毒植物,这里可能是泛指南方的动植物。“客”是指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的是流落他乡的流人。“健无”是古代医学术语,意思是身体状况良好。这句诗是说南方环境恶劣,有毒植物常年不枯,但离家在外的流人生活在这里却能保持身体健康。
"雾开蛮市合,船散海城孤"中的“蛮市”是指远离文明社会的集市,这里可能指流人聚集的地方。"海城"则是指在海洋附近的城池或城市。这句诗描绘的是流人们离开家乡后在陌生地方的艰辛生活场景,雾气散去后他们在集市中互相依靠,船只分散后他们的处境更显孤单。
"象迹频藏齿,龙涎远蔽珠"中的“象迹”是描述大象活动痕迹的词语。"龙涎"是指龙的口水,这里比喻珍贵的宝物。这两句诗是项斯用寓言的方式表达了流人的处境,流人在困难的环境中仍然隐藏着宝藏般的人格特质和生活智慧。
"家人秦地老,泣对日南图"中的“秦地”是古代秦国地域,这里可能是诗人故乡的泛称。"日南"在古代指的是今天的越南地区,这里可能是流人家乡的象征。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得知家中的亲人思念自己而日渐老去,不禁对着南方的图画流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项斯的一首描绘离家流浪生活的五言诗。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毒草不曾枯,长添客健无”,写的是流浪者在外的艰辛生活。虽然生活环境恶劣,但作者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颔联“雾开蛮市合,船散海城孤”,描述了流浪者所处的环境。雾气散去,远方的集市逐渐显现;船只四散,海城显得孤单寂寥。这些景象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离愁之感。
颈联“象迹频藏齿,龙涎远蔽珠”,通过大象的足迹和龙的唾液两个意象,传达了作者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尾联“家人秦地老,泣对日南图”,表达了诗人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之情。想象着远方的亲人在家乡日益衰老,而自己对他们的思念却无法排解,不禁泪流满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流人》是唐代诗人项斯的诗歌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时期(公元712-756年),此时正值唐朝盛世的后期,社会相对繁荣稳定。然而,伴随着表面繁华的盛世景象,底层百姓的生活却并不尽如人意,许多人因为战乱、饥荒等原因流离失所,成为了流民。
在这个时期,项斯作为一个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的诗人,对这类流民的生活境遇深感同情。他通过描绘流民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在这首诗中,他以流民为主角,通过对他们的居住环境、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态的描述,展示了他们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挣扎。
此外,在创作《寄流人》时,项斯正面临着自己的困境。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成功及第。这种屡试不第的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底层民众的苦难,也促使他将情感倾注于诗歌创作之中。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寄流人》一诗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