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卢式
到处久南望,未知何日回。寄书频到海,得梦忽闻雷。
岭日当秋暗,蛮花近腊开。白身居瘴疠,谁不惜君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期在外地朝南面望,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家书频繁寄到海边,梦里突然听到雷声。山岭上的太阳在秋天时显得昏暗,南方的花卉临近冬天仍然盛开。身处瘴气之地疾病缠身,谁能不珍惜你的才华呢?
去完善
释义
1. 南望:朝南边看,这里指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2. 未知何日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3. 寄书频到海:频繁地向家乡寄送书信。
4. 得梦忽闻雷:在梦中突然听到打雷的声音。
5. 岭日:岭南地区的太阳。
6. 当秋暗:秋天的时候变得暗淡。
7. 蛮花: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花。
8. 近腊开:接近腊月的时候开放。
9. 白身:无官职的平民。
10. 居瘴疠:生活在瘴气疫病的地区。
11. 谁不惜君才:有谁会不珍惜你的才华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南方,对自己未来的迷茫和思念亲人的情感。“到处久南望,未知何日回”表明了诗人离家已久,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之情。接下来的诗句“寄书频到海,得梦忽闻雷”则暗示了诗人与家中联系的困难和珍贵,只能频繁地通过书信传递思念,而在梦中听到亲人的声音都像响雷般震人心弦。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岭日当秋暗,蛮花近腊开”。这里的秋日阳光昏暗、腊月鲜花盛开,表现了南方独特且美丽的景色,但这也让诗人更加思乡,渴望回到家乡。最后两句“白身居瘴疠,谁不惜君才”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慨,表示在瘴气弥漫的南方地区,他的才能得不到赏识,无人珍视,充满了哀愁和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项斯所创作的五言律诗《寄卢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卢式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项斯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丽、婉约著称,尤其擅长描绘个人情感和表达对友情的诚挚。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即唐朝晚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饱受苦难。然而,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之间的友谊却变得更加珍贵。他们通过互相赠诗、唱和等方式,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项斯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特点。在那个时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很难经常与远在他乡的亲友见面。因此,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思念之情的重要载体。通过这首诗,项斯向友人卢式传达了自己的牵挂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