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友人之永嘉

标题包含
送友人之永嘉
长贫知不易,去计拟何逃。相对人愁别,经过几处劳。 城连沙岫远,山断夏云高。犹想成诗处,秋灯半照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斯(生卒年不详),字子迁,唐朝诗人。他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县)人,与同乡张籍、姚合等友善。 项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任长安尉。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期贫困让人倍感艰辛,如何摆脱困境还无计可施。面对离别,人们都在忧愁中告别,经历了几次的奔波。城市与沙漠相连,显得遥远;山脉阻断了夏天的云彩,仿佛更高远。在想着成为诗人之地,秋天夜晚的灯光映照着波涛,让人感到一丝安慰。
去完善
释义
1. 送友人之永嘉:这首诗的题目,“送友人”是诗的类型,表示这是一首送别诗,“永嘉”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一个区,即现在的朋友去的地方。 2. 长贫知不易:这里的“长贫”是指长期贫困的生活状态,“知不易”是说了解这种生活状态是不容易改变的。 3. 去计拟何逃:这是问朋友离开的打算应该如何逃脱,实际上暗示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深深不舍之情。 4. 相对人愁别:面对即将分别的人,大家都充满了悲伤的心情。 5. 经过几处劳:“几处”指多处,“劳”有辛苦的意思,这句是说在旅途中经历了多次艰辛。 6. 城连沙岫远:这句描绘的是城市的景色,连绵的城市与远处的沙丘相互连接。 7. 山断夏云高:这句描绘的是山景,高山断断续续,夏日的云彩显得特别高。 8. 犹想成诗处:这里想象着友人写诗的地方。 9. 秋灯半照涛:秋天的灯光映射在水波之上,光线闪烁不定。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长贫知不易,去计拟何逃”开篇,展现自己贫困的境地以及对未来的忧虑。面对生活的艰难,想要去逃离却又无从逃避。紧接着描绘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诗人感慨于人与人间的离愁和离别时的忙碌。 接下来的“城连沙岫远,山断夏云高”两句中,“远”和“高”两个动词的使用让读者感受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广阔以及自然界的高远。诗人以宽广的视野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传达出想要离开繁华都市,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在结尾的“犹想成诗处,秋灯半照涛”部分,诗人想象着将来创作诗歌的地方,那里的灯光映照在波涛之上,犹如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友人之永嘉》是唐代诗人项斯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00年至850年之间,这是唐代中期的一个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非常活跃。 在这个时期,项斯是一位颇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受到当时文人的喜爱和推崇。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始终未能获得较高的职位。这可能与他性格内敛、不善交际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的官场腐败、任人唯亲的风气有关。 《送友人之永嘉》这首诗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项斯为即将前往永嘉(今浙江温州)的朋友送别时创作的。他感慨万分,既对朋友的前程充满期待,又对自己的人生际遇感到无奈。他希望朋友能够在永嘉找到一片广阔的天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他也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