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浣溪沙

标题包含
浣溪沙
十里青山溯碧流。 夕阳沙晚片帆收。 重重烟树出层楼。 人去人来芳草渡,鸥飞鸥没白苹洲。 碧梧翠竹记曾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青山绿水的溪流上行十里, 夕阳西下,沙漠一片,风帆缓缓落下。 在烟雾弥漫中,层叠的房屋若隐若现。 人来人往之间,走过芳草满布的小径,海鸥起起落落在这片绿色的湖泊之上。 那儿的青梧翠竹,依旧清晰地存留在我的记忆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2. 吴儆:南宋文学家,字奉先,号东皋子,休宁(今属安徽)人。 3. 十里青山:泛指青山绿水的美景。 4. 溯碧流:沿着碧水流动的方向逆流而上。 5. 夕阳:太阳西下,傍晚的阳光。 6. 沙晚:傍晚的沙滩。 7. 片帆收:一片帆影消失在远方,表示船只离去。 8. 重重烟树:层层叠叠的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9. 层楼:高楼。 10. 人去人来:表示来来往往的人群。 11. 芳草渡:长着芳草的小渡口。 12. 鸥飞鸥没:海鸥起起落落的过程,象征时间的流逝。 13. 白苹洲:长满白萍的小岛。 14. 碧梧翠竹:绿色的梧桐和竹子,表示美好的景致。 15. 记曾游:记得曾经来过这里游玩。
去完善
赏析
《浣溪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词牌名,吴儆的这首词抒发了对美好景色的赞叹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上阕描述了青山、绿水、夕阳、沙洲等美景,展现了宁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风光;下阕则通过对比人来人往的芳草渡口与鸥鸟翱翔的白萍洲,表达了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的感慨。结尾以碧梧翠竹的形象,唤起作者对曾经游历的美好回忆,使整首词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南宋诗人吴儆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185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吴儆因才学出众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但他对官场黑暗深感失望,于是辞官回乡。 在归隐期间,吴儆远离世俗纷扰,寄情于山水之间,以诗言志,抒发自己的感慨。他在《浣溪沙》一词中写道:“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帷。”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这种美好的景象并不能掩盖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在那个时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吴儆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对此感到忧虑和痛心。他在词中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同情。例如,他写道:“可惜风流总闲却,年年辜负看花时。”这句词流露出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总的来说,《浣溪沙》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忧患意识。这首词不仅展示了吴儆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