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骑牛图
汗血声利场,举世循一轨。
霜风老觳觫,松路石齿齿。
牛瘦仆夫疲,累累山谷里。
两翁非病狂,顾独不取彼。
牛背有佳处,未可语俗子。
夷齐向千载,凛凛有生气。
试问齐景公,乌用马千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运动场上的血汗交织,全世界都沿着同一条轨迹前进。寒风凛冽的老牛,行走在石头铺成的山间小路。牛儿疲惫不堪,仆人们亦然,他们遍布在山谷之中。这两位老先生并非精神错乱,只是选择了不同于他人的人生道路。在牛的背上也有美好的事物,但这些美妙是无法与凡夫俗子分享的。自古以来,伯夷、叔齐两位贤者千古流芳,他们身上的正气仍旧澎湃。试问当年齐国的景公,为何要养上千匹马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骑牛图:诗的题目,“题”指针对某一事物写诗,“骑牛图”指的是画有骑马场景的图画。
2. 吴儆:宋代诗人。
3. 汗血:这里形容激烈竞争的场所。
4. 声利场:名利场,指充满诱惑和争夺的地方。
5. 举世:全世界,所有的人。
6. 循一轨:遵循同一条道路或规则。
7. 霜风:寒冷的秋风。
8. 老觳觫:使牛疲惫不堪。
9. 石齿齿:形容石头道路的陡峭。
10. 仆夫:牵牛的仆人。
11. 累累:形容山里的样子。
12. 两翁:画中两位老人,这里可能指作者本人和他的朋友。
13. 非病狂:不是疯子。
14. 顾独:只是单独地。
15. 取彼:接受其他事物。
16. 牛背有佳处:指牛背上安稳舒适的环境。
17. 俗子:世俗之人,这里指对名利看得很重的人。
18. 夷齐:伯夷和叔齐,古代商朝末年的一对兄弟,他们是商朝孤竹国君的儿子,因不满周武王伐纣,隐居于首阳山,不食周粟,后来饿死了。
19. 凛凛:威严庄重的样子。
20. 生气:活力,生命气息。
21. 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
22. 乌用:何用,何用之有。
23. 马千驷:指齐景公的马匹很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题骑牛图”为主题,通过对画中的景象进行描绘和寓意,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前两句“汗血声利场,举世循一轨”描绘了喧嚣名利场的现实社会,人们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失去了精神追求的方向。
接下来的四句“霜风老觳觫,松路石齿齿。牛瘦仆夫疲,累累山谷里”描述了画中场景:一头疲惫的老牛在山谷中缓缓而行,背后跟随着疲惫的仆人。这一画面反映了社会的艰辛与无奈。
而“两翁非病狂,顾独不取彼”则指出画中的两位老人并未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所动。
在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借题发挥,表达了对画中情景的赞美。他认为画中的骑马之人未能理解骑牛背后的深意,牛背上的美景只有那些具有慧眼的人才能欣赏到。诗人认为那些像夷齐一样坚守信念、追求真善美的人才是值得敬仰的,而那些只注重物质享受的人即使拥有再多财富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
最后两句“试问齐景公,乌用马千驷”则是告诫世人要理性看待物质追求,不要盲目追随虚浮的名利,要知道内心的宁静和精神富足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所在。
总之,这首诗通过“题骑牛图”这个载体,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独特看法,以及对人生价值和人性本真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骑牛图》是南宋诗人吴儆创作的一首描绘田间耕作场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正值南宋政局相对稳定的时期,然而金朝的威胁和国内政治斗争依然紧张。诗人吴儆以其沉痛的个人经历和高尚的人生态度著称,他曾任知州、殿中侍御史等职,后因遭受排挤而退居田园。
吴儆所处的时代,民生疾苦,农民负担沉重。他的诗歌往往关注民间疾苦,反映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这首《题骑牛图》通过描绘农民骑牛的情景,展现了乡村田野风光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田居生活中对于民生的关注。吴儆在诗中以简练的文字,勾画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从而引发人们思考如何关注民生问题,实现国家繁荣昌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