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岩
题诗山寺不胜多,人力争如造物何。
安得短蓬岩下漱,长看清影照寒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间寺庙中吟诗作画无数,人力的竞争又如何能与大自然相比呢?
若能在山间小径中泊舟停靠,那就可以长久地欣赏倒映在水中的美丽画面,感受寒波荡漾的美景了。
去完善
释义
《月岩》是南宋诗人吴儆创作的一首咏景抒怀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注释:
1. 《月岩》:指在月光照射下的岩石景象。
2. 吴儆:南宋诗人,字益恭,又字肃之,号竹洲居士,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
3. 题诗山寺不胜多:在山寺中题诗的人非常多。
4. 人力争如造物何:人类的才华和努力怎么能和自然之力相比呢?
5. 安得:如何能得到。
6. 短蓬岩下漱:化用唐代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中的意境。
7. 清影:指月亮的倒影。
8. 寒波:寒冷的水面,这里指江面或湖水。
去完善
赏析
《月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吴儆借月岩之景表达了自己向往恬静生活的愿望。在这首诗中,吴儆首先提到山寺中的题诗非常多,这意味着人类在自然的壮丽面前感叹不已,试图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然而,无论人类的创造力如何强大,都无法与大自然的神奇相提并论。
紧接着,吴儆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能有一艘小船在水面上漂浮,在月岩下的水面清波中洗尽尘嚣,该有多么美好。这样的生活既能欣赏到月光映照在水面上的美丽倒影,又能感受到寒冷的波光带来的清凉。这一设想表明了诗人对平静、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
整首诗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为主,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岩》是南宋诗人吴儆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南宋时期,具体年份尚无明确记载。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正处于金国的侵略之下,政治局势十分紧张。同时,南宋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吴儆在南宋年间任官职,他曾担任临安府尹、左朝奉郎等职。在任职期间,他密切关注国家局势,对时政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志,曾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的心情郁闷,甚至产生了归隐山林的念头。
《月岩》这首诗正是反映了吴儆在人生低谷时期的心境。通过描绘月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在面对动荡时局时的共同心境,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