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永归亭

标题包含
永归亭
吾慕曾夫子,舍瑟言所志。 所志则非邦,独契圣者意。 暮春春服成,从我才一二。 风乎林岫间,所乐有余味。 邈兮千载上,神交得冥契。 当知结驷非,不易穷阎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仰慕曾子,放下瑟琴谈理想。 我的理想不是治国,只与圣人相通。 暮春时节衣衫新,只有我和一两个知己。 在山林之间吹风,乐趣无穷。 遥想千年之前,我与古人精神交流默契。 要明白乘坐马车并非尊贵,不改变贫贱才是高尚。
去完善
释义
1. 暮春:晚春,农历三月末至四月初这段时间。 2. 才一二:人才稀少的意思。 3. 风乎:在风中飘扬。 4. 林岫:山林。 5. 邈:遥远。 6. 千载上:千年以前。 7. 神交:精神交往。 8. 冥契:内心默契。 9. 当知:应当知道。 10. 结驷:有地位的人出门前呼后拥。 11. 不易:不改变。 12. 穷阎:贫穷人家。
去完善
赏析
《永归亭》是一首抒怀诗,诗人章宪通过对曾夫子(孔子)的敬仰与怀念,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本诗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风情,以及跨越时空的神交,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首联中,“吾慕曾夫子,舍瑟言所志”表现了诗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孔子言志的推崇。诗人认为孔子之志并非在于国家治理,而在于把握和传承圣人之道。颔联进一步指出,孔子的这一志向乃是独到之见,与世人所理解的儒家思想大相径庭。诗人通过此联表达了对于儒家传统的独到见解。 颈联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暮春春服成,从我才一二”意味着诗人将身边的友人聚集起来,共同欣赏春天的美好。而“风乎林岫间,所乐有余味”则表现了诗人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愉悦心情,认为这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乐趣。 尾联中,“邈兮千载上,神交得冥契”表达了诗人对于孔子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的感慨。他认识到真正的友谊与快乐并不在于物质的繁华,而在于精神的契合与升华。同时,诗人以“当知结驷非,不易穷阎是”强调了自己的立场: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才是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而名利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永归亭》是南宋诗人章宪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我为这首诗创作的背景: 公元12世纪初,南宋政权建立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此时的江南地区,水乡风光秀丽,田园生活宁静和谐,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源泉。章宪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曾多次游历江南,对这里的风光情有独钟。 在这段时间里,章宪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地方官员,但因与上级不合而被贬谪。这使得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在游历江南的过程中,他写下了大量描绘江南风光的诗篇,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与章宪的创作息息相关。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中原地区长期处于金国统治之下。这使得许多南宋文人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渴望收复失地,振兴中华。章宪也不例外,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