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谒王文孺令宰
暑退凉生过雨天,凫飞鹭浴暮江前。
秋风小浪鸭头水,斜日轻帆燕尾船。
青眼却欣逢地主,白头相对耸诗肩。
林塘胜处开樽俎,只欠冰轮特地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了雨天暑气渐消,凉意袭来,野鸭在水面翻飞,白鹭在江边沐浴。
秋天到来,江面上微微泛起涟漪,太阳斜照,轻轻扬帆的小船仿佛燕子展翅。
在这里与热情的地主相逢,两人相视而笑,一同激情澎湃地抒发诗情。
在树林和池塘的美丽景色中设宴款待,只是还差一轮明月,让今晚更加完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松江: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此处是古代上海地区的文化中心。
2. 王文孺:明代人,曾任县令。
3. 令宰:指县令。
4. 凫飞:形容凫在水面飞翔的样子。
5. 鹭浴:指白鹭在水中嬉戏。
6. 鸭头水:形容江水呈青绿色,如鸭头的羽毛色。
7. 青眼:指对人尊重、喜爱之意的表达。
8. 地主:主人。
9. 耸诗肩:指诗人一起切磋诗歌创作。
10. 樽俎:盛酒食的器具。
11. 冰轮:比喻明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松江景色图,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首联通过描绘雨后天晴、江水鸟翔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颔联通过对“秋风小浪鸭头水”和“斜日轻帆燕尾船”的具体刻画,生动地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特色;颈联以“青眼”和“白头”对比,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尾联通过描述在林塘胜处的聚会场景,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喜爱以及留连忘返的心情。全诗节奏明快,用语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松江谒王文孺令宰》是南宋诗人章宪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
章宪在当时的南宋社会,是一名在官场中奋斗的小官僚,由于他的诗才得到了赏识,于是被任命为诸暨县尉,开始了自己的仕宦生涯。在这段时间里,他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四处奔波,并且目睹了民间的种种疾苦。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民生关切的深沉情感。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南方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朝廷内部则党争激烈,政治黑暗,官僚腐败严重,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面对这样的现实,章宪无法释怀,于是便将自己的感慨和对民生的关注融入到了诗篇之中。
在诗中,章宪以松江为引子,表达了对王文孺令宰的敬仰之情。他借松江之水,比喻王令宰的清廉正直、爱民如子的高尚品质。同时,他也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