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閟亭
吾慕韩昌黎,文章妙百世。
体物语尤工,赋竹夸清闷。
唯我独好之,则亦有深意。
虚中可受道,贯时无险易。
复苦魏文贞,直节而妩媚。
伊余清閟中,赏玩有遗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非常仰慕韩愈,他的文章流传千古。
擅长描述事物,他赞美竹子,表现其高洁与哀愁。
只有我独自喜欢它,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在虚无之中可以接受真理,贯通时代,无论困难还是容易。
我又要诉说魏徵,他为人正直而又具有风度。
我在自己的静谧之中,欣赏、品味着这些美好。
去完善
释义
吾慕韩昌黎: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体物语:指记叙物体特征及变化的语言文字。
唯我独好之:只有自己特别喜欢竹子。
则亦有深意:这里意味着诗人与竹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共同的精神品质。
虚中可受道:空灵的心境可以接受到真理。
贯时无险易:指竹子在各种环境下都能顽强生长,寓意着人应该像竹子一样具有坚韧的品质。
复苦魏文贞:赞美竹子笔直而有风度,如同魏徵的品行。
伊余清閟中:我在清幽寂静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以“清閟亭”为题,通过描绘竹子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韩愈文章的敬仰之情和对魏晋文人风骨的赞美。诗人在诗歌中将竹子与韩愈的文章相提并论,强调其艺术价值。同时,诗人又以魏文贞(魏晋时期的文人)为喻,表达自己对竹子正直而又柔美特质的欣赏,最后则以“清閟中”来传达自己在欣赏竹子的过程中所领悟到的深刻道理和人生的遗韵。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閟亭》是南宋诗人章宪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189年,正值宋金对峙时期,陆游、辛弃疾等文人志士纷纷抒发抗金之志,诗歌艺术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章宪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才横溢,以描绘自然山水见长,同时在诗篇中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他在这首诗中描述了清閟亭周围的景色,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此时期,章宪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江西提举、江南西路转运使等职,负责过军事、财政等方面的事务。在公务之余,他游历祖国山河,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这使得他的视野更加开阔,情感更加丰富,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