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
玄光仙树阻丹梯,御宿嘉名近可齐。
真定早寒霜叶薄,樊川初晓露枝低。
先时樱熟烦羊酪,远信梅酸损瓠犀。
宋玉有情终未识,蔗浆无柰楚魂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玄光仙树阻碍着通往炼丹的阶梯,而在御宿的美名也是丝毫不逊色。
真正的安定下来,感受清晨的寒冷和薄薄的霜叶;樊川则是刚刚破晓,露珠挂满了枝头,显得低垂的样子。
早知道樱桃成熟的时候让人烦恼于羊奶酪的制作,远离的信息传来,梅子味道酸涩,使得海瓜子也无法享受了。
多情善感的宋玉始终无法明白这些,而甘蔗汁也不能抵挡楚国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玄光:形容光彩神秘,这里指梨树神奇的光彩。
2. 仙树:对树的赞美称呼,这里特指梨树。
3. 阻丹梯:阻挡了通向天堂的阶梯,寓意树的高大。
4. 御宿:唐朝皇家种植果木的地方,这里用来赞美梨的品质。
5. 嘉名:美好的名称,这里用来赞扬梨的美誉。
6. 真定:古代地名,位于河北省正定县。
7. 樊川:古代地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
8. 樱熟:指樱桃成熟,这里借指梨花开放。
9. 烦羊酪:用羊奶酪来麻烦别人,这里意指邀请他人共赏梨花。
10. 远信:远方送来的消息,这里指梅花的消息。
11. 梅酸损瓠犀:梅酸的味道使瓠犀的口感受损,这里暗指梨比瓠犀更加美味。
12. 宋玉有情终未识:即使有情的宋玉也没有认出这棵树,这里寓意人们并未充分了解梨的美。
13. 蔗浆无柰楚魂迷:甘蔗汁无法使楚人的灵魂清醒过来,这里比喻梨的美味难以忘怀。
去完善
赏析
《梨》刘筠是一首描绘梨花盛开之景的古诗,诗人借梨花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本诗以“玄光仙树阻丹梯”开篇,将梨花比作天界的神仙之树,暗示其超凡脱俗之美。接下来,诗人通过“御宿嘉名近可齐”一句,表达了梨花与御宿樱桃齐名的赞美之意。
诗中“真定早寒霜叶薄,樊川初晓露枝低”两句,描述了梨花的生长环境,以及梨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在寒冷的真定地区,梨树的叶子显得格外鲜嫩,而在樊川地区,清晨的露水使梨花显得更加娇嫩。
接下来的“先时樱熟烦羊酪,远信梅酸损瓠犀”两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分别将梨花与樱桃、梅子进行比较。在这里,诗人暗示梨花之美,超越了其他果实,成为人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最后,诗人用“宋玉有情终未识,蔗浆无柰楚魂迷”收尾,表达了对梨花深深的喜爱之情。虽然宋代才子宋玉未能欣赏到梨花的美丽,但诗人心中的那份真挚的情感,却足以让梨花的美丽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梨》这首诗创作于北宋初期,具体年代难以确考,但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020年之间。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诗人刘筠正是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之一。他曾任翰林学士、尚书省右丞等职,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之职。然而,刘筠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宦海沉浮多年,也曾因触犯权贵而遭贬谪。
《梨》这首诗是刘筠在其人生经历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创作的。当时,刘筠可能正因遭受排挤而被贬官,内心孤独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观察梨花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刘筠作为北宋文人,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之,《梨》这首诗是在北宋初期这样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刘筠凭借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创作出来的。它既展现了刘筠个人的才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