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年山望罗汉岭上大松
苍髯白甲老烟云,万木丛中独挺身。
一柱擎天须此物,执柯它日属何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须白发的老者站在烟雾缭绕之中,在万千树木中独自屹立。他手中握着一根能够撑起天空的柱子,谁又将继承他的使命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苍髯:指的是老松树粗大的树枝,髯原指胡须,这里用来比喻树枝。
2. 白甲:白颜色的树干,甲原本指古代的盔甲,这里用来形容树干。
3. 老烟云:意思是古老的松树仿佛在烟雾缭绕的云层之中,表达树龄久远。
4. 一柱擎天:整个树的形状像一根柱子支撑着天空,形象地描述了大松的高大挺拔。
5. 执柯:是指拿着斧头去砍伐树木的人,比喻未来的伐木者。
6. 它日:意指未来的某一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万年山”为背景,诗人通过描绘一棵“大松”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把大松比喻成“苍髯白甲”的老者,表现出它的古老和威严。而在“万木丛中”的衬托下,这棵大松显得尤为突出,彰显了其独特和坚韧的品质。
诗人接着通过“一柱擎天”的意象,强调了这棵大松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也寓含着诗人对社会中的杰出人物或领袖的期许。然而,最后一句“执柯它日属何人”则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未知和担忧,体现了一种深沉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郑伯熊,南宋名士,博学多才,对历史、政治、文学都有深厚的研究。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本诗《过万年山望罗汉岭上大松》是他游历万年山时的所见所感。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局面,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而北方则被金国占据。尽管局势动荡,但江南地区相对安定,文化繁荣,因此有众多文人墨客在此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在创作这首诗时,郑伯熊可能正身处家乡温州一带,他在游览万年山的过程中,远眺罗汉岭上的大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在这段时间里,郑伯熊的生活相对平静,他可能正在家中读书、写作,也可能在闲暇之余与家人朋友共游山水,体验自然风光。
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往往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郑伯熊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员,也深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在他的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故乡风光的赞美,也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而在本诗中,他通过描绘罗汉岭上大松的壮观景象,传达了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国家危亡之际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