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婺舟道中

标题包含
婺舟道中
笋舆时得并溪行,溪水秋来似鉴清。 仰春云山劳眼力,临流照眼却分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乘着竹轿适时在溪流边行走,秋天的溪水如同明镜般清澈。 抬头看春天的山峦云彩,让眼睛劳累;而站在溪流边照眼,却显得分外清晰。
去完善
释义
1. 笋舆:竹笋状的竹轿。 2. 并溪:傍山溪流。 3. 似鉴清:像镜子一样清澈。 4. 仰观:抬头观看。 5. 云岫:云雾缭绕的峰峦。 6. 劳眼力:费眼睛,使视力劳累。 7. 临流:靠近河流。 8. 照眼:照耀眼睛。
去完善
赏析
首句“笋舆时得并溪行”的“笋舆”指的是用竹子制成的轻便小轿,这句是说诗人乘着竹轿沿着溪水行走。接下来的“溪水秋来似鉴清”的“鉴清”是明亮的镜子,这里是形容溪水的清澈如镜。这两句勾勒出了诗人在秋天的溪水边行走的画面。 次句“仰春云山劳眼力”的“春云”指的是春天的云朵,这里用来形容远山的秀美。“劳眼力”则表明了诗人努力眺望远方的山水景色。接着的“临流照眼却分明”的“照眼”意为耀眼,这句是说在溪流映照下,眼前的景物显得分外清晰。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沿途欣赏美景的场景,以溪水、山峦作为主体,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方式表现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婺舟道中》是南宋诗人郑伯熊所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也就是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郑伯熊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国子正等职,后因与权臣韩侂胄不合而被贬出京。郑伯熊在江南一带游历多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北方的金朝不断侵扰,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然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繁荣,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这里寻求庇护和发展。郑伯熊也是其中之一,他在江南地区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哲学等学问,为当时的文坛增添了一抹亮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