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畏轩

标题包含
清畏轩
树蕙余百亩,艺兰当路岐。 清风一披拂,香气无不之。 纫为楚累佩,辱我幽靓姿。 小草生涧底,雨露无恩私。 不入儿女玩,岁晚得自持。 所以古君子,清德畏人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百亩的树林中种植花草,在路边播撒兰花种子。 每当清风吹过,花草的香气便弥漫四方。 将兰花缝制为楚国装饰,虽然受到了玷污,但仍保持了她的优美姿态。 生长在溪涧底部的小草,接受着大自然的滋养,并无特殊的关照。 不进入寻常百姓的娱乐,到了年底还能自我生存。 因此古代的君子,他们的品德高尚但害怕被人了解。
去完善
释义
1. 树蕙:种植香草。这里指种兰。 2. 艺兰:种植兰花。 3. 路岐:道路。 4. 披拂:吹拂。 5. 无不之:无处不到。 6. 纫:穿连。 7. 楚累佩:战国时楚国老人用兰草系累其衣带。 8. 辱:玷污。 9. 幽靓姿:喻指高尚的节操。 10. 小草生涧底:比喻郑伯熊的隐居生活。 11. 雨露:比喻皇帝恩典。 12. 无恩私:没有偏私。 13. 不入儿女玩:不被世俗之人所欣赏。 14. 岁晚得自持:到了晚年才能保持自我。 15. 所以古君子:因此古代君子。 16. 清德畏人知:清廉的品质怕被人知道。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兰花的诗。诗人以兰花为主题,通过描述其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香味,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又以兰花的品格来比喻古君子的品质,表达了对古君子清静、畏惧世俗的敬仰之情。 首联“树蕙余百亩,艺兰当路岐”,描绘了兰花生长的环境和位置。诗人将兰花的种植地比作百亩之地,表达了兰花生长的广阔空间。同时,诗人又用“艺兰当路岐”来形容兰花的生长位置,表明兰花不畏艰辛,即使在道路旁也能茁壮成长。 颔联“清风一披拂,香气无不之”,描述了兰花的香气。诗人用“清风一披拂,香气无不之”来形容兰花的香气随着清风飘散,无处不在。这一描绘,既展示了兰花的香气之浓郁,也表现了兰花的香气传播之广远。 颈联“纫为楚累佩,辱我幽靓姿”,以兰花的形象喻指古君子的品行。诗人将兰花比喻成古代君子的佩饰,表达了兰花的高贵气质和美好形象。同时,诗人又以“辱我幽靓姿”来形容兰花的美丽姿态,表达了对兰花的赞美之情。 尾联“小草生涧底,雨露无恩私。不入儿女玩,岁晚得自持。所以古君子,清德畏人知”,再次强调兰花的品质和古君子的品德。诗人认为,兰花虽然生长在涧底,但它不依赖雨露的恩惠,独自生长。这种独立的精神和不求名利的心态,正是古君子所具有的品质。因此,诗人赞美兰花是古君子的象征,表达了他对古君子清静、畏惧世俗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畏轩》是南宋诗人郑伯熊的著名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 在创作此诗时,郑伯熊已是年过花甲的老者。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曾担任过临安府教授、太学正等官职,后因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而被罢免。在此期间,他并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致力于研究经史典籍,并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使他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宋宁宗庆元年间,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随着金兵的不断侵扰,国家的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郑伯熊以儒家士人的使命感,通过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清畏轩》正是他在面对国家困境时的深沉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