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瓒赞
垂颐寒涕满头霜,黄独煨来别有香。
三诏入云三不起,儿孙各自立封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脸眼泪像落满白霜,黄粱独自加热散发香气。三次诏书如云端飘渺,三次拒绝后各自分家立业。
去完善
释义
1. 垂颐:指的是流下口涎,这里形容懒散的样子。
2. 寒涕:冰冷的鼻涕,比喻寒冷的天气。
3. 满头霜:满头的白发,形容年老的模样。
4. 黄独:又称黄精,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5. 煨来:用微火烤熟,这里指烹饪黄独的过程。
6. 三诏:三次征召,这里是说有人三次邀请懒瓒出来做官。
7. 三不起:三次都不起来回应,表示懒瓒对做官没有兴趣。
8. 儿孙各自立封疆:儿孙各自有自己的领地,意味着懒瓒的子孙都有自己的事业和成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懒瓒生活的诗。从“垂颐寒涕满头霜”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懒瓒的形象:他眉头紧锁,泪痕满面,满头白发如霜。这种形象暗示了懒瓒生活艰辛,处境凄凉。接下来的“黄独煨来别有香”则通过描绘懒瓒烧煮食物的场景,展示了他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然而,尽管生活环境困苦,懒瓒依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乐观精神令人敬佩。
在“三诏入云三不起”这一句中,诗人通过描绘皇帝三次下诏召见懒瓒但都被拒绝的场景,突出了懒瓒不为名利所动的品质。他认为真正的德行和学问不是靠地位和财富来衡量的,而是源于内心的修养和对真理的追求。这样的懒瓒,既有自食其力的生活技能,又有高尚的精神品质,堪称人生的典范。
最后,“儿孙各自立封疆”是对懒瓒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懒瓒的后代虽然生在优越的环境中,但他们并没有沉溺其中,而是继承了懒瓒勤劳、自立的品质,各自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拼搏,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首诗通过对懒瓒形象的描绘和对懒瓒精神家族的赞美,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民族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懒瓒赞》是唐代高僧释普济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在诗中,普济以懒瓒的形象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在这个时期,唐王朝国力日渐衰微,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佛教作为一种心灵的寄托,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崇敬。普济作为禅宗六祖惠能的弟子,继承了禅宗教义的精髓,强调自性清净、无念无想的修行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赞颂懒瓒的诗篇,表达了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理想境界。
释普济在唐宪宗时期,生活艰苦,曾一度隐居于山寺之中。他在山中修行,体验禅宗教义的真谛,感受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这种生活经历使他对懒瓒的生活产生了共鸣,从而创作出这首诗篇。
在《懒瓒赞》中,普济通过描述懒瓒的日常生活,展示了禅宗修行者摒弃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风貌。他提倡内心的解脱,认为物质世界的享受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这种观念与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禅宗对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深刻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