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造龛子

标题包含
造龛子
病病相寻早是迟,锁空龛子做多时。 北邙山下明朝约,火后谁收眼底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普济(1169-1249),俗名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他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与朱熹、张载、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五子”。 释普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病病相寻":形容疾病的反复侵袭。"早是迟"表示时间已经拖延很久了。 "锁空龛子":指将灵柩封锁在空龛中,表示等待火化的过程。 "北邙山下":这里代指墓地或火葬场。 "火后谁收眼底眉":火化之后,谁在收拾死者的遗体呢?这里表达的是对死亡的无奈和对身后事的忧虑。
去完善
赏析
《造龛子》是一首描绘生老病死哲理的古诗,诗人以自然界现象和人生哲理相互结合,表达了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坦然心态。在这首诗中,“病病相寻早是迟,锁空龛子做多时”,诗人借生病的过程形容人生的短暂,寓意时间流逝的无情。而“锁空龛子”则暗指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无法避免。接着,“北邙山下明朝约,火后谁收眼底眉”则具体描述了坟墓、火葬等身后事的处理,用以表现诗人的冷静与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造龛子》是宋代高僧释普济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12世纪之间,即宋代中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释普济作为一位高僧,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游历四方,广结善缘,并在各地修建寺庙,弘扬佛法。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地体验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间的苦难,这也成为了他创作《造龛子》的主要灵感来源。 在宋代,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禅宗佛教成为了主流,而释普济就是禅宗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如《造龛子》,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佛理,深受人们的喜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