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山赞

标题包含
寒山赞
采樵沿岭去,提水傍谿归。 个般无出豁,七佛不曾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普济(1169-1249),俗名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他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与朱熹、张载、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五子”。 释普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砍柴沿着山岭前行,挑水顺着溪流归来。这样的日子实在艰难,从未向七位佛祖求助。
去完善
释义
1. 采樵:采集柴火。 2. 岭:山脉。 3. 提水:取水。 4. 傍:靠近。 5. 谿:小溪。 6. 个般:这样。 7. 无出豁:无法摆脱困境。 8. 七佛:佛教传说中的过去七位佛。 9. 不曾师:没有师从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作为僧人,在寒山寺修行生活的场景。首句“采樵沿岭去”和第二句“提水傍溪归”描述的是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砍柴和水源问题。诗人表示这样的生活是艰难的,但并不抱怨,显示出他坚定的决心和信念。 “个般无出豁”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这样艰难的生活的态度,即虽身处困境,但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这与许多佛家的教诲相吻合,提倡面对逆境时保持平静。 最后一句“七佛不曾师”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的修行并未得到七佛的庇佑或指导,意味着他在生活中积极寻求自己的道路和价值观。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佛家哲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豁达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山赞》是唐代诗人释普济的一首赞美寒山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在释普济创作这首《寒山赞》时,他正在江南的一座寺庙里修行。他的生活充满了困苦和磨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那个时代,佛教在中国非常盛行,许多人通过修行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寒山作为一位知名的隐士和高僧,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释普济通过赞美寒山,表达了对这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