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祖达侍者
呼唤不曾离左右,大都相见一番难。
攒眉切齿归来日,痛骂国师南北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来未曾离开过你的左右,基本上很难见上一面。皱着眉头咬牙回来的时候,要痛骂国师在南北山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祖达侍者:这里指的是一个具体的人物,祖达是他的名字,而“侍者”则是一个尊称,意为他的身份是皇帝的侍从。
2. 呼唤:指叫唤、呼叫的意思。
3. 大都:古代中国的一种行政区划,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省。这里的大都指的是中国北方的都城。
4. 一番:一次、一回的意思。
5. 攒眉:皱眉,表示苦恼或者忧虑的样子。
6. 切齿:咬牙切齿,形容愤怒或痛恨的样子。
7. 归来日:归来的日子。
8. 痛骂:严厉地责骂。
9. 国师:皇帝的老师,是一种尊称。
10. 南北山:这里指的是中国南方的山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僧释普济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其归来的期盼。首句“呼唤不曾离左右”表现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无论何时何地,两人始终紧密相连。次句“大都相见一番难”则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友人之间往往难以相聚的现实状况。接下来的两句“攒眉切齿归来日,痛骂国师南北山”,描绘了友人归来的场景:他满面怒容地回来,向作者倾诉在外面遭受的委屈和不公。这里作者以“痛骂国师南北山”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朋友之间那种可以毫无顾忌地发泄情绪、互诉衷肠的亲密友谊。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祖达侍者》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释普济之手,创作于公元1256年左右。
在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这一时期的佛教却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许多寺庙被拆毁,僧人被驱逐。在这种背景下,释普济创作了这首《送祖达侍者》,表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释普济是南宋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和禅宗大师,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他在青少年时期便出家为僧,后来因为战乱而四处流浪,直至晚年才在临安(今杭州)建立了自己的寺庙。他在这一生中,不仅见证了国家的兴衰,还亲身经历了佛教的磨难。这些都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在这首诗中,释普济以祖达侍者的离去为契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出自己对于佛教信仰的坚守,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这种深沉的情感和高度的思想性,使这首诗成为了南宋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